脑动脉瘤造影怎么做
这是一份关于脑动脉瘤造影检查的指南,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术前需进行患者评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备皮并禁食;术中患者仰卧,局部麻醉后穿刺股动脉,注入造影剂并多角度摄片,结束后拔出导管压迫止血;术后要做好穿刺部位护理,观察生命体征,鼓励饮水排尿,恢复清淡饮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需额外关注。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医生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心脑血管疾病史、肝肾功能情况等。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和基础疾病;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发育情况。同时,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造影检查。
2.实验室检查: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和身体基本功能状态,评估手术风险。
3.影像学检查:可能会进行头颅CT、MRI等检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脑部情况,为造影检查提供参考。
4.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具体分析造影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在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5.备皮:对穿刺部位(一般是腹股沟区)进行皮肤准备,清洁皮肤,剃除毛发,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禁食:一般建议患者在检查前46小时禁食、禁水,以防止检查过程中发生呕吐导致窒息。
二、造影过程
1.患者体位:患者需仰卧于检查床上,保持身体安静、放松。
2.局部麻醉:在穿刺部位(通常为右侧腹股沟区)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
3.血管穿刺:医生会在局部麻醉后,使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将导丝和导管沿着血管送入主动脉弓,然后再选择性地插入颅内动脉。
4.注射造影剂:通过导管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同时利用X射线设备进行连续摄影,记录造影剂在脑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和血管形态。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发热,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5.多角度摄片:为了全面观察脑动脉瘤的情况,医生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摄片,以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
6.拔出导管和压迫止血:造影结束后,拔出导管,在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一般需要压迫1520分钟,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护理:患者需卧床休息,穿刺侧下肢应伸直制动68小时,避免弯曲,以防穿刺部位出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观察生命体征: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饮水和排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记录尿量。
4.饮食:术后患者可逐渐恢复饮食,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由于儿童配合度较差,术后需要家长密切看护,防止患儿搔抓穿刺部位或活动过度导致出血。同时,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其哭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要特别关注其身体状况,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要继续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