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钙易患什么病
儿童缺钙会引发多种疾病,在骨骼方面,易患佝偻病,多发生于2岁内婴幼儿,有多汗等早期症状及颅骨软化等骨骼改变,北方冬季发病率相对高;还会增加日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出现骨骼疼痛、易骨折等;也可能导致出牙延迟、牙齿质量问题。在其他系统方面,可引起肌肉痉挛,常见于小腿腓肠肌,影响睡眠与活动;致使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且病程长;还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阻碍骨骼生长、影响大脑发育。此外,早产儿等特殊儿童因钙储备或摄入、吸收代谢问题,更易缺钙,需按医生建议合理补钙。
一、骨骼相关疾病
1.佝偻病
这是儿童缺钙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患儿早期可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有乒乓球样弹性感;方颅,常见于78个月以上小儿,表现为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可延迟至23岁才闭合;肋骨串珠,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形成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鸡胸或漏斗胸,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由于肋骨骨骺端内陷,致使胸骨向前突出形成鸡胸,或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形成漏斗胸;下肢畸形,如“O”形腿或“X”形腿,多见于1岁后小儿,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我国儿童中仍有一定发病率,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发病率相对较高。
2.骨质疏松症
虽然骨质疏松症多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疾病,但儿童时期缺钙也会增加日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是骨骼构建的重要原料。长期缺钙会影响骨密度和骨质量,导致骨小梁稀疏、变细,骨骼的强度和韧性降低。儿童可能出现骨骼疼痛,尤其是在腿部、背部等部位,活动后疼痛可能加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摔倒、碰撞等,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发生骨折。
有研究追踪发现,儿童期钙摄入不足的人群,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比钙摄入充足人群更高。
3.出牙延迟
钙对于牙齿的发育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婴儿在68个月开始萌出乳牙,如果缺钙,可能导致出牙延迟,有的孩子可能到10个月甚至1岁以后才开始出牙。而且,缺钙还可能影响牙齿的质量,牙齿可能排列不整齐、牙釉质发育不良,容易出现龋齿等问题。
相关研究对不同钙摄入水平儿童的出牙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钙摄入不足组儿童出牙延迟的比例明显高于钙摄入正常组。
二、其他系统相关疾病
1.肌肉痉挛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常见于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多在夜间发作,患儿会突然因腿部肌肉强烈收缩而疼痛醒来,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肌肉痉挛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长期反复发生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
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经常出现肌肉痉挛的儿童,经补钙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2.免疫力下降
钙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适量的钙有助于维持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儿童缺钙时,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这类孩子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患病后病程可能相对较长,恢复较慢。
有研究通过对缺钙儿童和钙营养正常儿童的对比观察,发现缺钙儿童患感染性疾病的频率更高。
3.生长发育迟缓
钙是儿童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对骨骼生长、细胞分裂、酶的活性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长期严重缺钙会阻碍骨骼的生长,导致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也可能不达标。此外,缺钙还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对儿童的智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多项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的研究均表明,钙营养状况与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
1.对于早产儿、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儿童,由于他们在胎儿期储备的钙相对不足,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又较快,对钙的需求更高,更容易出现缺钙情况,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钙营养状况,按照医生建议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素食儿童或对奶制品过敏的儿童,可能因为食物来源中钙摄入不足,面临缺钙风险。家长需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通过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绿叶蔬菜等)或钙剂来满足孩子的钙需求。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
3.患有某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肝肾疾病等)的儿童,会影响钙的吸收或代谢,导致缺钙。对于这类特殊儿童,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要定期监测血钙水平,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建议调整钙的补充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