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缺钙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幼儿缺钙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精神症状,还可能出现免疫力低下、智力低下等问题。预防幼儿缺钙需注意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补充钙剂等。
1.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的婴儿;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的婴儿;前囟过大或闭合延迟。
胸部:肋骨串珠,以第7~10肋骨最明显;鸡胸或漏斗胸。
四肢:腕踝畸形,呈手镯或脚镯状;O形腿或X形腿。
2.肌肉松弛:
腹部:腹壁肌肉松弛,蛙状腹。
神经精神症状:
烦躁不安、睡眠易醒、夜惊、夜啼、多汗,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摇头擦枕,导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
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喉痉挛,甚至引起窒息。
患儿出牙晚,前囟闭合延迟,严重者可导致脑积水。
碱性磷酸酶升高。
3.其他:
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都同时出现,且症状的轻重与缺钙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怀疑幼儿缺钙,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等,以明确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幼儿缺钙:
1.母乳喂养:母乳中钙的吸收率高,且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婴儿钙的吸收。
2.及时添加辅食:婴儿满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如蛋黄、鱼、肝泥、肉末、豆腐等。
3.多晒太阳: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的吸收。
4.补充钙剂: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缺钙症状,或经检查确诊为缺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钙的需求量不同,具体补充剂量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饮食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在补充钙剂时,应注意钙剂的种类、剂量、服用方法等,避免过量服用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幼儿缺钙的症状较为多样,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以预防幼儿缺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