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皮肤黄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黄疸皮肤黄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因红细胞多且寿命短)、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肠肝循环特点(正常菌群未建立、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病理性黄疸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同族免疫性溶血等)、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等)、胆汁排泄障碍(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对于新生儿这一特殊人群,家长要密切观察黄疸变化,早产儿更需加强监测护理,喂养上保证奶量促进胎便排出,避免感染,若黄疸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黄疸皮肤黄的分类及原因
1.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这是因为新生儿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且寿命较短,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较多。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新生儿肝脏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较低,不能有效地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
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排出体外,且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经肠壁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
2.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生成过多:包括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同族免疫性溶血,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使大量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可使红细胞膜结构异常,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其他,如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等,也可使红细胞膜结构异常,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可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可使肝脏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下降;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3等,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游离胆红素增加。
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胆道闭锁,是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使结合胆红素在体内蓄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使胆汁排出不畅,导致结合胆红素升高;胆管扩张症,也会影响胆汁的排泄;其他,如胆汁黏稠综合征等,可使胆汁黏稠,排出困难。
二、特殊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由于是新生儿这一特殊人群,在面对黄疸问题时需要格外关注。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情况,包括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等。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肝脏等器官发育更不完善,发生黄疸的风险更高,且黄疸程度可能更重、持续时间更长,更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在喂养方面,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同时,要注意避免新生儿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黄疸。如果发现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程度加重或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