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常见病症。其成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及血管外溶血等)、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脏功能未完善、受药物或疾病影响等)、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胆管疾病、代谢缺陷病等)。特殊情况如早产、母亲孕期有糖尿病等疾病、家族有遗传性黄疸疾病史会增加患病风险。家长应密切观察黄疸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采取光照、药物、换血等治疗方法,保证宝宝充足奶量,对特殊情况新生儿加强护理和监测。
一、新生儿黄疸的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二、新生儿黄疸的成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这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量较多且寿命相对较短,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增多。另外,肝脏等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红细胞前体较多,也会使胆红素生成增加。例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等引起的血管外溶血,可使红细胞破坏增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含量低且活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此外,某些药物、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因素也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
3.胆汁排泄障碍
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新生儿肝炎等疾病,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结合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黄疸。比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是由于胆管发育异常,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导致结合胆红素升高,患儿黄疸进行性加重。
三、特殊情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1.早产
早产儿肝脏功能发育更不完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更弱,且早产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产儿出现黄疸的概率相对更高,程度可能也更重。
2.母亲孕期情况
如果母亲在孕期有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胆红素代谢,增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例如,母亲患糖尿病时,胎儿的红细胞增多,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增多。
3.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黄疸疾病史,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新生儿患黄疸的可能性会增加。这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异常或酶缺乏,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从而引发黄疸。
四、应对建议
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情况,包括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情况等。如果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退而复现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对于早产儿等特殊情况的新生儿,更应加强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