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有哪些表现
新生儿不同类型黄疸的表现及相关提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出生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早产儿稍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宝宝一般状况好;病理性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长、进展快,还伴有多种异常症状;特殊类型黄疸中,母乳性黄疸出生47天出现,暂停母乳可减轻,新生儿溶血病黄疸出现早且伴有贫血等表现;最后提醒家长密切观察,异常时及时就医,保证宝宝奶量,加强高危儿护理监测。
一、生理性黄疸表现
1.出现时间: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早产儿黄疸出现时间会稍晚,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
2.黄疸程度: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肉眼可见宝宝皮肤和巩膜(眼白)轻度发黄,一般先出现在面部,然后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但手心和脚心通常不黄。
3.持续时间: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710天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
4.一般情况:宝宝一般状况良好,吃奶正常,精神状态佳,哭声响亮,大小便正常,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二、病理性黄疸表现
1.出现早: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这是病理性黄疸的一个重要特点,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等。
2.程度重: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宝宝皮肤和巩膜黄染明显,可呈金黄色,甚至波及手心和脚心。
3.持续时间长: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者黄疸退而复现。这可能提示存在肝胆系统疾病、感染等问题。
4.进展快:黄疸程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宝宝皮肤和巩膜的黄染颜色明显加深。
5.伴随症状:可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少吃、不哭、体温不稳定等症状。如果是因感染引起的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有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呕吐、腹泻等表现;若存在肝胆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腹胀、肝脾肿大、大便颜色变浅(如白陶土样便)等症状。
三、特殊类型黄疸表现
1.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7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血清总胆红素可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水平,但宝宝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症状。暂停母乳喂养23天后,黄疸可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下降50%左右,若再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能会稍有加重,但不会达到原来的程度。
2.新生儿溶血病黄疸:除了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重、进展快外,还可伴有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可导致胎儿水肿,出生时即有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等症状,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情况。若发现宝宝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明确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家族遗传病史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