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什么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原因、不同情况对其的影响及特殊人群提示。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足月儿和早产儿出现、高峰及消退时间有别;病理性黄疸成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年龄上早产儿黄疸概率更高、程度更重、持续更久,性别对黄疸发生原因影响不明显,母乳喂养可能引发母乳性黄疸,有围生期相关病史会增加病理性黄疸风险。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需家长格外关注黄疸情况,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原因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生成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不能有效的摄取未结合胆红素。另外,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2.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生成过多:由于过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如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皮下血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病等。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如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3、消炎痛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如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缺陷病、DubinJohnson综合征、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
二、不同情况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应对
1.年龄:早产儿由于肝脏等器官发育更不完善,发生黄疸的概率相对足月儿更高,程度可能更重,持续时间也更长。对于早产儿黄疸,更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必要时积极治疗,以防止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临床观察中,可能因个体差异在黄疸的表现程度上略有不同,都需要同等重视监测和评估。
3.生活方式: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认为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平较高,增加肠肝循环有关。可先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若考虑为母乳性黄疸,在黄疸减轻后可继续母乳喂养。
4.病史:如果新生儿有围生期缺氧、窒息、感染等病史,可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增加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这些病史的新生儿,应更密切关注黄疸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家族遗传病史或围生期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家长要格外关注黄疸的情况。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黄染的变化,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大小便颜色等。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退而复现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