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新生儿黄疸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会对新生儿造成多方面危害:一是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早产、窒息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二是会影响听觉神经正常功能,导致听力损害,部分会遗留永久性障碍,有黄疸及听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进行听力筛查和随访;三是长期高胆红素水平会影响身体各器官发育,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包括智力和运动发育落后,应密切监测并及时康复治疗;四是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生风险,有黄疸的新生儿要加强护理,出现感染迹象及时就医。
一、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当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引发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可分为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持续约1224小时;痉挛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轻者仅有双眼凝视,重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握拳、双臂伸直内旋等,持续约1248小时;恢复期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角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持续约2周;后遗症期常出现核黄疸四联征,即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还可能有脑瘫、智力低下、癫痫、抬头无力和流涎等后遗症。早产、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因素会增加胆红素脑病发生风险。对于早产新生儿,其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的情况;有窒息、缺氧病史的新生儿,脑组织对胆红素的耐受性降低,也会加大患病几率。
二、听力损害
过高的胆红素会影响听觉神经的正常功能。胆红素可在听觉神经细胞内积聚,导致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听力损害。研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害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对某些频率声音的敏感度下降,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听力丧失。部分新生儿在黄疸消退后,听力损害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会遗留永久性听力障碍。对于有黄疸且存在听力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儿、有家族听力障碍病史等,应在出生后进行听力筛查,并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进行干预。
三、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的高胆红素水平会影响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一方面,胆红素对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有一定毒性作用,可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胆红素过高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代谢,进而影响新生儿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另一方面,神经系统受胆红素影响,可导致新生儿运动、智力等发育迟缓。新生儿在智力发育上可能表现为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发展落后于同龄人;在运动发育方面,可能出现抬头、翻身、坐、爬、走等动作发育迟缓。对于有黄疸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的增长以及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发育迟缓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四、影响免疫系统
胆红素过高会对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它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使新生儿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黄疸新生儿患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早产儿,本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黄疸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更为明显。对于有黄疸的新生儿,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