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光照疗法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换血疗法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护理需密切观察病情、保证充足营养、加强皮肤护理;光照疗法护理要做好光疗前准备、过程护理和光疗后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需遵医嘱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换血疗法护理涵盖换血前准备、过程护理和换血后护理;特殊人群中,早产儿要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与喂养、严格消毒隔离,低体重儿要保证营养摄入并观察黄疸变化,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新生儿要警惕黄疸发生发展并配合相关检查。
一、一般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包括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范围以及消退情况等。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食欲、哭声、体温等生命体征,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吸吮无力、呕吐、腹泻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2.保证充足营养:尽早开始母乳喂养,一般出生后半小时内即可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促进乳汁分泌。若母乳不足,可适当添加配方奶,保证新生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喂奶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呛奶。
3.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布疹和皮肤感染。在给新生儿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二、光照疗法护理
1.光疗前准备:清洁光疗箱,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如有不亮应及时更换。调节箱内温度至3032℃,湿度保持在55%65%。给新生儿清洁皮肤,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为新生儿戴上黑色眼罩,保护眼睛,用尿布遮盖会阴部,其余部位暴露。
2.光疗过程护理:将新生儿放入光疗箱中,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和箱温,使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若体温超过38℃,可适当降低箱温。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黄疸变化及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可在两次喂奶之间喂少量温开水。
3.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清洁新生儿皮肤,去除眼罩和尿布。继续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情况及有无其他不适。
三、药物治疗护理
1.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新生儿用药,注意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如使用肝酶诱导剂、益生菌等药物,要确保用药准确。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呕吐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四、换血疗法护理
1.换血前准备:了解新生儿的病情、血型、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准备合适的血液制品,严格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做好换血用物的准备,如注射器、输血器、生理盐水等。对换血部位进行皮肤准备,如清洁、消毒等。
2.换血过程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准确记录换血的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
3.换血后护理:换血后继续观察新生儿的黄疸变化、生命体征及有无出血倾向等。注意保暖,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换血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黄疸可能会更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在护理时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注意保暖,维持体温稳定。喂养时要耐心细致,必要时可采用鼻饲喂养。由于早产儿免疫力较低,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低体重儿:低体重儿的营养储备较少,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喂养方案。同时,要注意观察低体重儿的黄疸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3.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新生儿:对于有家族遗传性黄疸病史的新生儿,要更加警惕黄疸的发生和发展。在护理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外,还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