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创伤性关节炎症状
踝创伤性关节炎主要有五大症状表现:一是疼痛,初期活动后出现,程度轻、休息缓解,进展后发作频繁、休息甚至夜间也痛,年龄大、肥胖、有多次受伤史者更明显;二是肿胀,因滑膜炎症、关节液增多及组织充血水肿等致,外观膨隆、有凹陷性水肿,活动后傍晚加重,老人、生理期女性、久站人群消退慢或更严重;三是活动受限,活动范围减小,因疼痛肿胀、结构改变及主动减少活动致,影响儿童发育、运动员能力,肌肉萎缩者更严重;四是关节畸形,因软骨磨损、骨质破坏及软组织异常致,有内翻、外翻等畸形,叠加其他疾病、不规范治疗、青少年患者情况更糟;五是摩擦感或弹响,由关节面不平整及游离体引起,有粗糙感和清脆或沉闷声响,年幼、运动人群及有手术史者反应各异。
一、疼痛
1.初期表现:早期患者多在活动后出现疼痛,尤其是长时间行走、跑步、上下楼梯或踝关节扭转等增加关节负荷的活动之后。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休息后可缓解。这是由于关节面软骨磨损、关节内压力变化等因素刺激了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
2.进展后特点: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发作愈发频繁,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夜间疼痛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这是因为病情进展导致关节软骨进一步损伤,骨质增生、滑膜炎症加重,持续刺激神经,且夜间人体的痛觉敏感度相对升高。
3.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和软骨修复能力下降,疼痛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肥胖人群会增加踝关节的负重,使疼痛加重。既往有踝关节多次受伤史的患者,关节结构破坏更严重,疼痛也更为剧烈。
二、肿胀
1.肿胀成因:创伤性关节炎会引起关节内滑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分泌过多的关节液,同时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充血、水肿。另外,关节内骨质增生等病变也会刺激周围组织,进一步加重肿胀。
2.肿胀表现:踝关节外观可见明显膨隆,皮肤可能发亮。肿胀程度在一天中可能有所变化,活动后、傍晚时肿胀往往加重。用手指按压肿胀部位时,可出现暂时的凹陷,即凹陷性水肿。
3.特殊人群: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淋巴回流功能弱,肿胀消退相对较慢。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肿胀情况。长期站立、行走工作的人群,关节持续处于负重状态,肿胀更为明显。
三、活动受限
1.活动范围减小:患者会感到踝关节的活动不如以前灵活,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活动的幅度都不同程度减小。比如,无法像正常时那样将脚尖向上勾起(背伸受限),或在行走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转动脚踝的动作(内翻、外翻受限)。
2.受限机制:关节内的疼痛和肿胀,以及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等结构改变,限制了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同时,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主动减少关节活动,进一步导致关节活动度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3.相关影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如果发生踝创伤性关节炎,不及时改善活动受限情况,可能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发育。运动员等对踝关节活动要求高的人群,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职业和运动能力。长期卧床、活动过少的患者,由于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会加重活动受限程度。
四、关节畸形
1.畸形原因:病情严重时,关节软骨的严重磨损、骨质破坏以及周围韧带等软组织的松弛或挛缩,导致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关节畸形。
2.畸形类型:常见的有踝关节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表现为脚踝向内或向外偏斜。还可能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关节缩短的情况。
3.特殊情况: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疾病叠加的患者,关节畸形进展可能更快。长期不规范治疗的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畸形逐渐加重且难以恢复。青少年患者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关节畸形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导致双侧下肢不等长等更严重的问题。
五、摩擦感或弹响
1.产生原因:关节面不平整(由于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原因),在关节活动时相互摩擦、碰撞,就会产生摩擦感和弹响。另外,关节内游离体(如剥脱的软骨碎片)也会在关节活动时引起异常的响声。
2.感觉和声音特征:患者自己能感觉到踝关节在活动时有粗糙的摩擦感,类似于两个砂纸相互摩擦的感觉。弹响可表现为清脆的“咔嗒”声或沉闷的“嘎吱”声,有时旁人也能听到。
3.不同人群反应:年幼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这种感觉,但会表现出对活动踝关节的抗拒。热爱运动的人群在进行运动时能更明显地察觉到关节的异常。有踝关节手术史的患者,由于手术可能改变了关节的原有结构,更容易出现摩擦感和弹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