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穿孔怎么办
十二指肠穿孔的处理包括紧急处理、医院诊断与评估、治疗方法、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以及康复与护理等方面。紧急处理需立即禁食禁水并呼叫急救,患者取半卧位;医院通过体格、影像、实验室检查诊断评估;治疗分非手术(适用于症状轻等患者,采取胃肠减压等措施)和手术(适用于穿孔大等患者,有穿孔修补术等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各有注意要点;康复护理涵盖饮食调整、休息活动安排、伤口护理及定期复查等内容。
一、紧急处理
1.立即禁食禁水:一旦怀疑十二指肠穿孔,应马上停止进食和饮水,避免食物和液体继续流入腹腔,加重腹腔感染。因为穿孔后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会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禁食禁水可减少这种情况的恶化。
2.呼叫急救: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在等待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安静,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建议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腹痛和防止腹腔内的液体向上扩散至膈肌,减少对呼吸的影响。
二、医院诊断与评估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观察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通常会有明显的上腹部压痛,严重时全腹都会有压痛和反跳痛,腹肌紧张如“板状腹”。
2.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这是诊断十二指肠穿孔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腹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穿孔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内的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3.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常提示有感染存在。
三、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症状较轻、穿孔较小、空腹穿孔且腹膜炎体征局限的患者,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穿孔发现较早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具体措施:包括持续胃肠减压,通过胃管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引出,减轻胃肠道内压力,促进穿孔愈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2.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大多数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尤其是穿孔较大、饱食后穿孔、伴有严重腹膜炎体征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由于身体耐受性差,穿孔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倾向于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见的有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局部组织水肿严重无法进行彻底切除的患者;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穿孔合并有幽门梗阻、胃溃疡等情况的患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基础疾病的情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进行全面评估,术后恢复也较慢,要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儿童:儿童十二指肠穿孔相对较少见。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精确计算。手术治疗要尽量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方式。术后要注意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对疾病和手术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同时,儿童的饮食恢复要循序渐进,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孕妇:孕妇发生十二指肠穿孔的处理较为复杂,既要考虑治疗穿孔对孕妇的影响,又要考虑对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检查方法和治疗药物时要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需要妇产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评估决定。孕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术后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五、康复与护理
1.饮食调整:术后初期需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如肛门排气)后,可先给予少量温水或米汤,无不适后逐渐增加饮食量和种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糯米、油炸食品等。随着病情恢复,可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饮食规律。
2.休息与活动:术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早期可在床上进行适当的翻身、四肢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室内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果发现伤口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包括腹部超声、胃镜等检查,了解穿孔愈合情况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要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以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