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痛怎样检查
月经不调和痛经的检查方法多样,涵盖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特殊人群检查时也有相应注意事项。妇科检查中,常规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及双合诊或三合诊,查看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情况,以发现炎症、畸形等潜在病因;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测病原体感染。影像学检查里,超声检查(经腹部和经阴道)可发现器质性病变,MRI用于超声难明确的病变。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性激素六项评估卵巢功能、甲状腺功能排查相关疾病、血常规判断贫血和感染)及凝血功能检查排查出血异常。特殊检查方面,宫腔镜检查宫腔内病变,腹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金标准。特殊人群中,青春期女性优先无创或创伤小检查并做好心理安抚;孕期女性谨慎检查,常用超声排查异常;围绝经期女性月经异常需全面检查,排查恶性病变并告知病史。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常规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阴道、宫颈的外观,查看有无红肿、破损、赘生物等异常,判断是否存在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等炎症,炎症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及引发痛经。同时,还会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大小、位置、形态、质地,以及附件(输卵管和卵巢)有无增厚、压痛、包块等情况。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和痛经,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这些潜在病因。
2.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测阴道清洁度、有无滴虫、霉菌、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阴道炎症可通过上行感染影响子宫内膜,进而干扰月经周期,同时炎症刺激也可能引发或加重痛经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需在检查前适度憋尿,使膀胱充盈以形成良好的透声窗,便于观察子宫和附件。经阴道超声则无需憋尿,且图像更清晰,能更准确地观察子宫和附件的细微结构。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等器质性病变,这些病变与月经不调和痛经密切相关。如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及痛经;子宫腺肌病会使子宫肌层增厚,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月经过多。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的病变,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MRI能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它可清晰显示子宫、附件及盆腔软组织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准确诊断疾病,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性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通过测定这些激素水平,可评估卵巢功能、了解内分泌状态。FSH和LH水平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减退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E2水平过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薄,引起月经量少;PRL升高可能抑制排卵,导致月经紊乱和闭经。
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影响月经周期,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不调。
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而感染也可能影响月经和引起痛经。
2.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月经过多的患者,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排查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这类疾病可能导致月经出血异常。
四、特殊检查
1.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如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黏膜下子宫肌瘤等病变。对于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有异常回声,或怀疑有子宫内膜病变导致月经不调及痛经的患者,宫腔镜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可在检查同时进行治疗。
2.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通过腹腔镜可直接观察盆腔内情况,发现腹膜、卵巢、子宫骶韧带等部位的异位病灶,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腹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期,指导后续治疗。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不调相对常见。在进行检查时,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一般优先选择无创或创伤较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时,经腹部超声可能更易被接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若需进行妇科检查,应向孩子充分解释检查过程和目的,取得其配合。
2.孕期女性:孕期出现阴道出血,类似月经不调表现,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是流产、宫外孕等严重情况。检查时需特别谨慎,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避免进行可能影响胎儿的检查,如X线、MRI(除必要情况外)。超声检查是孕期常用的安全检查方法,可用于判断胎儿发育情况及排查异常。
3.围绝经期女性: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不调较为普遍。但出现月经异常时,不能简单认为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仍需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在进行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时,因围绝经期女性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