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可通过多方面措施改善,饮食上要增加膳食纤维与水分摄入、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如多吃蔬果、全谷类食物,按年龄保证相应饮水量,荤素搭配;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营造良好环境、鼓励自主排便;适当运动,增加日常活动量、进行针对性运动、避免久坐;做好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培养乐观性格;特殊人群要格外注意,早产儿关注肠道功能,患病小儿积极治疗原发病,过敏体质小儿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并检测过敏原。
一、饮食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可让小儿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水果方面,苹果、香蕉、梨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年龄较小还不能咀嚼整块水果和蔬菜的婴幼儿,可将其制作成泥状。例如,将苹果蒸熟后打成苹果泥,将菠菜焯水后打成蔬菜泥。同时,全谷类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也富含膳食纤维,可以适当添加到小儿的饮食中。
2.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能使大便保持湿润,易于排出。小儿每天应摄入足够的水分,年龄不同,需水量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13岁的幼儿每天约需12001600毫升水,46岁的儿童每天约需16002000毫升水。可以让小儿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除了白开水,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鲜榨果汁,但要注意避免饮用含糖量过高的饮料。
3.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要保证小儿饮食的均衡,避免过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类、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消化时间长,容易导致便秘。应合理搭配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做到荤素搭配。例如,午餐可以安排一份米饭、一份蔬菜炒肉和一份清炒时蔬。对于有挑食习惯的小儿,家长要耐心引导,通过变换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造型,提高小儿对食物的兴趣。
二、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让小儿去厕所尝试排便,建立良好的排便生物钟。一般来说,早餐后半小时是比较适合的时间,因为进食后会引起胃肠反射,促进肠道蠕动。开始时,每次可以让小儿在马桶上坐510分钟,逐渐延长时间,但不要让小儿长时间坐在马桶上,以免养成不良习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便盆。
2.创造良好排便环境:排便环境要安静、舒适,让小儿能够放松心情。避免在小儿排便时打扰他,如看电视、玩手机等。可以在卫生间放置一些小儿喜欢的小玩具或绘本,让小儿在排便时感到愉悦。
3.鼓励自主排便:当小儿有便意时,要鼓励他及时去排便,不要憋便。憋便会使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增加便秘的发生几率。家长要关注小儿的排便信号,如脸红、使劲、扭动身体等,及时引导小儿去厕所。
三、适当运动
1.增加日常活动量: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和排便。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以通过被动运动来促进肠道蠕动,如让小儿仰卧,轻轻按摩他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23次。对于年龄较大的小儿,要鼓励他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游泳等。每天至少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进行针对性运动:可以让小儿进行一些有助于增强腹部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这些运动能增强腹部肌肉的收缩能力,促进肠道蠕动。开始时,每次可以让小儿进行510个仰卧起坐或平板支撑,逐渐增加数量。
3.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增加便秘的发生几率。要提醒小儿避免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游戏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起来活动一下。
四、心理调节
1.减轻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便秘。家长要关注小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帮助他缓解心理压力。例如,当小儿面临考试、换环境等情况时,要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和小儿聊天、做游戏等方式,帮助他放松心情。
2.避免过度紧张:在小儿排便时,要避免给他造成心理压力,不要催促他、指责他。如果小儿偶尔出现便秘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安慰他,告诉他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过于紧张。
3.培养乐观性格:乐观的性格有助于小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培养小儿的自信心和乐观性格。让小儿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早产儿的肠道功能发育可能不完善,更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对于早产儿,要更加注意饮食调整,选择适合早产儿的奶粉或辅食。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儿的消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同时,要定期带早产儿去医院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2.患有某些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导致小儿便秘。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小儿,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过敏体质小儿:某些食物过敏也可能导致便秘。如果小儿是过敏体质,家长要注意观察他的饮食反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可以选择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同时,要及时带小儿去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