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包括紧急处理、解除胆道梗阻及其他治疗。紧急处理需纠正休克与水电解质紊乱、应用广谱抗生素;解除胆道梗阻可采用ERCP及ENBD或EST、PTCD、手术治疗等方式;其他治疗有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各自特点及相关影响。
一、紧急处理
1.纠正休克与水电解质紊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这是因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常因胆道梗阻、感染导致休克及内环境紊乱,及时纠正能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至关重要,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生理储备功能差,更需重视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2.应用广谱抗生素:选用能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等致病菌的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及时控制感染。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及耐受可能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但总体要确保有效覆盖感染菌。
二、解除胆道梗阻
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鼻胆管引流(ENBD)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适用于胆管扩张、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通过内镜操作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汁,改善病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的耐受性及风险需综合评估,比如儿童患者需特别考虑内镜操作的安全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2.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对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内镜操作的患者,可采用PTCD引流胆道,降低胆道压力。老年患者及体质较弱患者在进行PTCD时需关注穿刺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
3.手术治疗:如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等。适用于病情较重、上述非手术引流方法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有所差异。
三、其他治疗
1.营养支持: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保证热量、蛋白质等的摄入,有助于患者恢复体力,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儿童患者,需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营养支持需更加精细合理。
2.对症治疗:如吸氧、维持重要脏器功能等。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对症处理,全面保障患者各方面状况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