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具体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
根据外分泌腺体的损伤情况,干燥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不具另一诊断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TD)的干燥综合征,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是指发生于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基础上的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好发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为1:9~2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而以40岁~50岁为高发年龄。其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局部表现
口干:因唾液分泌减少,患者经常感到口干,严重者要用水送服食物,部分患者需频繁饮水,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猖獗性龋齿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眼干:因泪液分泌减少,患者常感眼睛干涩、异物感、少泪或无泪,部分患者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畏光、视物模糊等。
猖獗性龋齿: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清洁作用差,患者牙齿逐渐变黑,继而小片脱落,最终只留残根。
其他:鼻、喉、气管、支气管、胃、肠、阴道等分泌腺体均可受累,出现相应部位的干燥症状。
系统表现
皮肤:皮肤干燥、瘙痒,部分患者可出现紫癜样皮疹,多见于下肢,为米粒大小的红斑、丘疹,压之不褪色。
关节: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不出现关节畸形。
肾:约半数患者有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可出现肾小管酸中毒,表现为周期性低钾性麻痹、夜尿增多等。
肺:可出现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
消化系统:可出现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消化不良等症状。
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可出现周围神经炎、脊髓炎、颅神经病变等。
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自身抗体检测。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阻止疾病进展。治疗方法包括:
一般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勤漱口,减少龋齿和口腔继发感染的可能;眼干者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以缓解症状;皮肤干燥者可使用保湿霜等。
药物治疗:
唾液刺激剂:可刺激唾液分泌,如毛果芸香碱等。
人工唾液:可缓解口干症状。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系统性损害,如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
替代治疗:对于有脏器损害的患者,可进行替代治疗,如肾小管酸中毒者可补充碱性药物,干燥性角膜炎者可使用人工泪液等。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应避免使用引起口干、眼干的药物,如阿托品、抗抑郁药等。
总之,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