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如何检查
胆囊结石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和特殊检查三类。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是首选,无创便捷但受肠道气体干扰;CT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费用高且有辐射;MRI对软组织分辨强,费用高且有禁忌。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肝功能和淀粉酶检查,分别用于判断炎症、评估肝脏功能及是否合并胰腺炎。特殊检查中,ERCP可清晰显示胆管胰管且能治疗,但有并发症风险;PTC适用于梗阻性黄疸,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等特殊人群给出了检查方法选择的温馨提示。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胆囊内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还可观察胆囊壁的厚度、是否光滑以及胆囊的收缩功能等。对于肥胖者、孕妇等特殊人群也适用。不过,肠道气体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以减少胃肠道气体的干扰。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对于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CT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但CT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孕妇应谨慎使用,如需检查需做好腹部防护。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多平面成像,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胰管梗阻等情况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然而,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计数等情况,若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胆囊存在炎症。
2.肝功能检查:检测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当胆囊结石引起胆管梗阻时,可出现胆红素升高,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也可能升高。对于有肝脏疾病史的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胆囊结石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3.淀粉酶检查: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能合并胰腺炎,检测血、尿淀粉酶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胰腺炎并发症。
三、特殊检查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十二指肠镜将导管插入胆管和胰管进行造影。能清晰显示胆管和胰管的形态、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同时还可进行取石等治疗操作。但该检查有诱发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胆胰管结石。
2.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是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适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能明确胆管梗阻的部位和原因。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可能会引起出血、胆漏等并发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在选择检查方法时应优先考虑超声检查,尽量避免CT和MRI检查,如需进行CT检查需做好腹部防护;儿童检查时可能需要家长配合固定体位,减少因活动导致的检查误差;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检查前应详细告知医生病史,评估检查的安全性;肥胖人群超声检查时可能图像质量欠佳,必要时可结合CT等其他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