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注意事项有哪些
脑梗死病人需要注意饮食(限制脂肪、总热量、精制糖等)、生活(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定期复查(监测指标、注意药物副作用等),同时儿童、老年、女性、有家族史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1.饮食注意事项:
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
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脑梗死的病人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2.生活注意事项:
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因此要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不要用脑过度: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超量运动,合理安排饮食,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注意忌中断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注意康复期护理:包括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按摩、针灸、理疗等,也可用中药治疗。尽可能早期开始瘫痪肢体的主动活动,从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进行训练指导,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最后帮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让患肢得到运动,利于功能的恢复。
3.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出院后1~3个月内是脑梗死复发的高峰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因此,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梗死相对较为少见,约占所有脑梗死的1%以下。儿童脑梗死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炎、心脏病变、血液系统疾病等。儿童脑梗死的治疗与成人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脑梗死的风险较高,且预后较差。因此,老年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除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外,还需要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此外,老年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女性患者:女性脑梗死的风险略低于男性,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怀孕期间、产褥期等,女性脑梗死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女性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些时期的保健和预防。
有脑梗死家族史的患者:有脑梗死家族史的患者脑梗死的风险较高,需要更加注意预防。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其他特殊人群:如患有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以及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脑梗死的风险也较高,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总之,脑梗死病人需要注意饮食、生活、定期复查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