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严重分娩并发症,总体死亡率约40%-60%,发病时间、医疗救治水平、患者自身状况会影响死亡率,孕妇应按时产检,分娩中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要加强认识与救治水平来降低死亡率
影响羊水栓塞死亡率的因素
发病时间:如果在胎儿娩出前发生羊水栓塞,病情往往更为凶险,死亡率相对更高。因为胎儿未娩出时,子宫持续收缩,羊水持续进入母体循环,会导致母体的心肺功能等迅速受到严重影响。而在胎儿娩出后发生的羊水栓塞,相对来说抢救的时机可能会相对好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医疗救治水平:医疗条件较好、具备快速响应和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能够为羊水栓塞患者提供更及时、全面的救治,包括呼吸循环支持、抗过敏、抗凝等治疗措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反之,医疗救治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无法迅速有效地对羊水栓塞进行救治,从而导致死亡率升高。
患者自身状况: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相对来说在面对羊水栓塞时,可能有更强的机体代偿能力,死亡率可能相对低一些;而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在发生羊水栓塞时,机体的耐受性更差,死亡率会明显升高。另外,分娩次数等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响,经产妇和初产妇在面对羊水栓塞时的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但总体来说都面临较高风险。
对于孕妇来说,在孕期应按时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寒战、发绀等疑似羊水栓塞的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尽早进行抢救,提高生存几率,降低死亡率。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要加强对羊水栓塞的认识和早期识别能力,提高救治水平,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