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羊水栓塞是严重分娩期并发症,病因未完全明确,主要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胎膜破裂、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静脉或血窦、高龄产妇等多因素相关,起病急凶险,怀疑时需综合抢救,高危产妇分娩中需密切监测。
羊膜腔内压力过高:临产后,特别是宫缩过强时,子宫收缩导致羊膜腔内压力显著升高,超过静脉压,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比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等情况,子宫过度膨胀,羊膜腔内压力增高,增加了羊水栓塞发生的风险;胎膜早破时,羊膜腔与阴道相通,在宫缩作用下羊水更易被挤入血管。
胎膜破裂:胎膜破裂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重要条件之一。胎膜破裂后,羊水可通过宫颈黏膜静脉、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等途径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常见的胎膜破裂诱因包括人工破膜、胎膜早破等情况。例如,人工破膜操作不当或胎膜早破时间较长时,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机会增加。
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分娩过程中,如宫颈裂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情况,使得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为羊水进入母体循环提供了通道。比如胎盘早剥时,剥离面的血窦开放,羊水可经此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宫颈裂伤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也会导致羊水通过裂伤处的血管进入母体。
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等因素:高龄产妇(年龄≥35岁)、多产妇(多次分娩经历)由于其机体的生理状态相对特殊,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可能更高;过强宫缩、急产会使子宫收缩压力增大,进一步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可能性。例如,急产时宫缩非常强烈且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短,子宫内压力变化剧烈,更易促使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
羊水栓塞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一旦怀疑发生羊水栓塞,需立即进行抢救,包括抗过敏、纠正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和改善低氧血症、抗休克、防治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肾衰竭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如高龄、多产、有胎膜早破等情况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羊水栓塞的迹象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