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如何预防呢
羊水栓塞预防需从多方面入手,识别高龄产妇等高危人群并加强孕期监测,产时严密监测、规范使用宫缩剂和避免宫腔内操作过度,剖宫产时规范操作,对高龄产妇等特殊人群给予特殊提示,通过全面细致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其发生风险
一、识别高危因素并加强监测
识别高危人群:高龄产妇、经产妇、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过强等情况的孕妇属于羊水栓塞高危人群,需在孕期加强评估与管理。例如,高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较弱,在妊娠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更高,应密切关注其孕期各项指标变化。
产时严密监测:产程中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胎心等。一旦发现产妇出现烦躁不安、呛咳、呼吸困难等疑似羊水栓塞的前驱症状,要立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
二、规范产科操作
合理使用宫缩剂:正确掌握缩宫素等宫缩剂的使用指征和剂量,避免宫缩过强。比如,使用缩宫素时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宫缩和胎心情况逐渐调整,防止因宫缩过强导致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增加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风险。
避免宫腔内操作过度:进行人工破膜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免在宫缩强时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宫腔内探查等操作,若必须进行,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的机会。
三、重视剖宫产相关操作
规范剖宫产术:在剖宫产过程中,要注意切开子宫后及时吸净羊水,再娩出胎儿。如果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不好,可适当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但要避免粗暴操作,减少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的可能。
四、对特殊人群的特殊提示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自身身体机能下降,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更高,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孕期管理,产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及时反馈身体的异常感觉。
有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的产妇:这类产妇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诊疗计划进行孕期保健,产时要向医护人员详细告知自身的病史等情况,以便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产程中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监测和处理。
羊水栓塞的预防需要从孕期识别高危因素、产时规范操作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全面细致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针对性的预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