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什么意思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等类型,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的大小,常见症状有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40%~60%。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2.心源性栓塞型:约占脑梗死的15%~20%。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是导致脑栓塞的主要原因。
3.小动脉闭塞型: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导致的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约占脑梗死的15%~20%。
4.其他病因型:包括脑动脉炎、夹层动脉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5.不明原因型:约占脑梗死的30%。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的大小。常见的症状包括:
1.偏瘫: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瘫痪。
2.失语:表现为说话困难、理解困难或失语。
3.感觉障碍:可出现面部、上肢或下肢的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
4.头晕:常伴有恶心、呕吐。
5.头痛:可为剧烈的头痛。
6.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等。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等。
3.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等。
4.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作业治疗等。
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措施包括:
1.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2.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对于脑梗死患者,应尽快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病情的恢复。此外,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房颤动患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