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生期窒息等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的病症,病因有围生期及出生后因素,病理生理有能量代谢障碍和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分轻、中、重度,诊断靠影像学和脑电图等,预防要孕妇产检及分娩监测,新生儿和早产儿需特殊关注与处理。
一、定义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二、病因
围生期因素:是最主要的病因,如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脐带脱垂等。
出生后因素:严重的呼吸暂停、反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大量失血或休克等也可引发。
三、病理生理改变
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时脑组织ATP生成不足,钠钾泵、钙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钙潴留,细胞水肿。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通过自身调节维持脑血流稳定,在缺血缺氧时,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失调,可出现脑血流灌注异常,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四、临床表现
轻度: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常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预后良好。
中度:出生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意识淡漠、嗜睡,出现惊厥、肌阵挛,肌张力减退,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等,约50%可存活,存活者可能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重度:出生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昏迷,深浅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无反应,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多在24小时内死亡,存活者常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五、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可早期发现脑室及其周围出血、脑实质缺血等;头颅CT可显示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等;磁共振成像(MRI)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病变情况。
脑电图:可出现背景活动异常、痫样放电等改变,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
六、预防措施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高危妊娠情况,如妊娠高血压、胎盘功能不全等。
分娩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及时处理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减少围生期窒息的发生。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一旦怀疑缺血缺氧性脑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和干预。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早产儿:早产儿本身脑发育尚未成熟,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需要更加精细的监测和护理,密切关注其呼吸、心率、体温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脑损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