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要是没治会有什么情况
未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症会引发多种严重后果,大量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升高引发胆红素脑病,有嗜睡等早期表现,幸存者留后遗症;红细胞持续破坏致贫血加重,影响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大量红细胞分解使肝脾负担加重而肿大,影响消化及机体功能;红细胞破坏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致DIC,有出血倾向;早产儿、低体重儿病情进展快、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发病风险高,护理时要注意皮肤清洁、合理喂养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一、神经系统损伤
新生儿溶血症若未得到治疗,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产生的胆红素会显著升高。未结合胆红素具有亲脂性,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引发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等症状。幸存者常留有手足徐动症、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发育。
二、贫血加重
由于红细胞持续被破坏,未治疗的新生儿溶血症会导致贫血情况逐渐加重。患儿可能出现皮肤苍白、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长期严重贫血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引发心力衰竭。同时,贫血还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三、肝脾肿大
红细胞破坏后,其分解产物需要在肝脏和脾脏等器官进行代谢和处理。未治疗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肝脏和脾脏的负担加重,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和肿大。肝脾肿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患儿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呕吐等症状。此外,肝脾功能的异常还可能进一步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四、凝血功能异常
红细胞破坏后会释放出促凝物质,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会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患儿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倾向。严重的出血可危及患儿生命。同时,凝血功能异常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新生儿溶血症的耐受性更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等。因此,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一旦怀疑有溶血症,应更加密切地监测各项指标,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而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新生儿,其发生溶血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家长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关家族史信息,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喂养时要注意少量多次,保证营养摄入;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