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孕妇如何避免羊水栓塞
高危孕妇避免羊水栓塞需从多方面着手,规范产检及高危因素管理方面要完善产前检查、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产时密切监测与正确处理要做好产程中监测、正确处理破膜等操作;产后要加强观察。特殊人群中,高龄高危孕妇要更积极配合、有相关病史者要详细告知病史、孕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习惯,以降低羊水栓塞风险。
一、高危孕妇避免羊水栓塞的关键措施
(一)规范产检及高危因素管理
1.完善产前检查:高危孕妇需严格遵循产检计划,按时进行各项检查,包括超声检查以了解胎盘位置、羊水量等情况,通过血液检查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例如,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前置胎盘等可能增加羊水栓塞风险的情况,若存在前置胎盘,需密切关注孕期阴道出血等表现并及时处理。
2.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高危孕妇,要积极控制病情。如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需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用法用量)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糖尿病孕妇要通过饮食、运动或胰岛素(仅提及药物名称)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将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可降低羊水栓塞发生的相关风险。
(二)产时密切监测与正确处理
1.产程中监测: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等情况。当出现宫缩过强、急产等情况时需及时干预,因为过强的宫缩可能促使羊水更容易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产程进展,避免产程过长导致产妇体力过度消耗等情况,影响身体的应激和代偿能力。
2.正确处理破膜等操作:人工破膜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免在宫缩强时强行破膜。破膜后要密切观察羊水流出情况,若发现羊水性状异常等要及时评估。另外,在进行宫腔操作时要规范操作,减少对子宫肌层的损伤等,降低羊水栓塞发生的诱因。
(三)产后加强观察
1.产后监测:胎儿娩出后,仍需继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出血情况以及凝血功能等。因为部分羊水栓塞可能在产后才出现症状,所以产后短时间内的密切观察至关重要。一旦发现产妇有阴道出血不止、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要迅速进行评估和处理。
二、特殊人群(高危孕妇)的温馨提示
1.年龄因素:对于高龄高危孕妇,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下降,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可能更高。在整个孕期及分娩过程中要更加积极配合产检和医疗监护,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诊疗计划,因为年龄较大者身体的代偿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任何可能降低羊水栓塞风险的措施都要认真落实。
2.病史因素:有过不良妊娠史或既往有相关可能增加羊水栓塞风险疾病史的高危孕妇,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情况,以便医生在孕期及分娩过程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措施。例如,若既往有胎盘早剥等病史,医生会在本次妊娠中更加密切关注胎盘相关情况,提前做好应对羊水栓塞的准备。
3.生活方式影响:孕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等。过度劳累可能影响身体的应激状态,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降低羊水栓塞等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要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间接增加羊水栓塞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