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怎么办是指什么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是我国产妇死亡首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如保暖、吸氧、建静脉通道、监测体征与估计出血量;针对病因处理,如子宫收缩乏力可按摩子宫、用宫缩剂,必要时手术;胎盘因素根据情况协助娩出或手术;软产道裂伤及时修补;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基础病。特殊人群中,高龄产妇关注子宫收缩和出血,加强休息;有基础疾病产妇治疗出血同时治基础病,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多次分娩产妇重点观察子宫收缩和流血,延长住院时间。预防措施有产前做好保健、治疗基础病、高危孕妇提前住院;产时密切观察产程、合理用药、正确处理第二产程、检查胎盘和软产道;产后观察体征、子宫收缩和出血,鼓励排空膀胱和早期哺乳。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二、产后出血的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应立即采取保暖、吸氧等措施,快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输液输血。同时,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观察皮肤、黏膜、嘴唇、指甲颜色,尿量等,准确估计出血量。
2.针对病因处理
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子宫收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通过按摩子宫,包括经腹按摩子宫底、经腹经阴道双手按摩子宫等方式;也可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麦角新碱、前列腺素类药物等。若经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宫腔填塞、BLynch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或栓塞术等,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
胎盘因素:若胎盘已剥离未排出,可协助产妇排空膀胱后,牵拉脐带,按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胎盘部分剥离者,可行徒手剥离胎盘术;胎盘植入者,应根据胎盘植入的面积大小、深度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子宫切除术。
软产道裂伤: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对于宫颈裂伤,若裂伤浅且无活动性出血,可不予缝合;若裂伤深且有活动性出血,需用肠线缝合。阴道裂伤的缝合需注意缝至裂伤底部,避免遗留死腔,同时避免缝线穿过直肠。会阴裂伤按解剖层次缝合。
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如输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产妇身体机能下降,子宫收缩能力可能较差,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更要密切关注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产后应加强休息,避免过早活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
2.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的产妇,在治疗产后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要控制血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凝血功能。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多次分娩的产妇:多次分娩可能导致子宫肌纤维受损,子宫收缩能力减弱。此类产妇产后应重点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可适当延长住院观察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
四、预防措施
1.产前预防: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多胎妊娠、巨大儿、前置胎盘等,应提前住院待产。
2.产时预防: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合理使用宫缩剂和镇静剂;正确处理第二产程,指导产妇正确用力,避免胎儿娩出过快;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
3.产后预防:产后应在产房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早期哺乳,以促进子宫收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