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儿糖尿病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血糖检测(包括空腹、随机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等,1型糖尿病起病急、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儿童、起病隐匿;鉴别诊断要与应激性高血糖、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库欣综合征)、遗传性疾病(如线粒体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及尿崩症、肾性糖尿、精神性烦渴等多饮多尿疾病区分,诊断要考虑小儿特点,且小儿糖尿病患者需注重儿科安全护理。
一、小儿糖尿病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明显,可伴有体重下降,部分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婴幼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察觉,可能出现遗尿、消瘦、精神萎靡等情况。
2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儿童,起病相对隐匿,症状不如1型糖尿病典型,可能仅有口渴、多尿、视物模糊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异常。
2.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可考虑糖尿病诊断。但小儿空腹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随机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可诊断为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对于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儿,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儿童OGTT的诊断标准为: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小儿糖尿病患者HbA1c常>6.5%。但不同年龄段小儿HbA1c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需注意参考儿童特定的正常范围值来判断。
二、小儿糖尿病的鉴别诊断
1.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鉴别
应激性高血糖:严重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暂时升高。但应激状态消除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且无糖尿病的典型症状,OGTT结果一般正常。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糖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加速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但此类患儿除高血糖外,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多汗、心慌、手抖、消瘦、甲状腺肿大等,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阴性。
库欣综合征:由于皮质醇分泌过多,促进糖原异生,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患儿有特殊面容(满月脸、水牛背)、多毛、高血压等表现,皮质醇分泌节律异常,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异常,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阴性。
遗传性疾病引起的高血糖
线粒体糖尿病:为母系遗传,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轻,多为青少年起病,常伴有神经性耳聋等表现。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线粒体相关基因突变,而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多为阴性。
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多饮多尿鉴别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尿崩症患儿尿量可多达每日数升,尿比重低,血渗透压升高,而血糖正常,可通过抗利尿激素测定及水试验等进行鉴别。
肾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缺陷,导致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患儿一般无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血糖正常,OGTT试验正常,可通过肾糖阈测定等进行鉴别。
精神性烦渴:多由精神因素引起,患儿多饮多尿,但血糖正常,OGTT试验正常,且多有精神情绪方面的诱因,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可鉴别。
小儿糖尿病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血糖检测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判断,鉴别诊断则要与多种可能引起高血糖或多饮多尿的疾病相区分,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生活方式等因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对于小儿糖尿病患者,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其年龄小,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特别注重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在血糖监测、药物使用(若涉及)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特殊性,以保障患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