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什么意思
高胆固醇血症是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超出正常范围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成人总胆固醇高于5.7mmol/L可认为患病,但不同人群诊断标准有差异;其成因包括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因素,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患其他疾病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治疗与管理上,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同时患者需定期复查血脂及关注其他指标以综合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一、高胆固醇血症的定义
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脂质代谢异常疾病,指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超出正常范围。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脂质,参与细胞膜构成、激素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但当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过高时,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
二、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常用血液检测来诊断高胆固醇血症。成人总胆固醇(TC)正常范围一般在2.85.7mmol/L,当TC水平高于5.7mmol/L时,可认为存在高胆固醇血症。不过,对于不同人群,诊断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理想的TC水平应控制得更低。
三、高胆固醇血症的成因
1.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导致,患者体内胆固醇代谢异常,即使饮食控制良好,也可能出现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
2.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使外源性胆固醇摄入过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
3.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胆固醇代谢紊乱。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
5.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也可能引起胆固醇升高。
四、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
高胆固醇血症会使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弹性降低,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高胆固醇血症还与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五、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代谢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关注胆固醇水平。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同时,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安全性。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多与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孩子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如果家族中有高胆固醇血症病史,应定期带孩子进行血脂检查。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代谢会发生变化,可能出现胆固醇水平升高。孕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进补,适当进行运动。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脂和胎儿发育情况。如果胆固醇水平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
4.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更高。这类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严格控制胆固醇水平。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
六、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与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基础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建议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2.药物治疗: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或胆固醇水平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降脂药物。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脂和肝功能等指标。
3.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身体的其他指标,如血压、血糖等,综合管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