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由无机械性梗阻时糖尿病致胃动力障碍致胃排空延迟,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胃肠激素紊乱、平滑肌功能异常,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症状和全身表现,诊断靠胃排空功能检查、胃镜、胃肠动力监测,治疗与管理包括血糖控制、饮食调整、用促胃动力药,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在无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胃动力障碍导致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神经病变:糖尿病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其中支配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受累是导致胃轻瘫的重要原因。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功能异常会影响胃的蠕动、排空等功能。例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胃肌间神经丛中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的合成和释放异常,从而影响胃的正常运动。
2.胃肠激素紊乱:一些胃肠激素在胃排空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胃肠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胃动素可刺激胃的收缩和排空,而糖尿病患者胃动素分泌减少;胃抑制性多肽等激素的异常也会干扰胃的排空过程。
3.平滑肌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的胃平滑肌细胞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平滑肌的收缩力下降,影响胃的蠕动功能,导致胃排空延迟。
三、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早饱: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就感到腹部饱胀,不能继续进食。例如,进食半个馒头就出现明显的饱腹感,无法再进食更多。
餐后腹胀:进食后数小时仍有腹胀感,腹部膨隆。
恶心、呕吐:可反复出现恶心,继而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未消化的食物。
上腹部不适:部分患者有上腹部隐痛、烧灼样痛等不适感觉。
2.全身表现:由于长期的胃排空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四、诊断方法
1.胃排空功能检查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胃轻瘫的金标准之一。让患者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然后通过γ相机连续拍摄胃内放射性物质的排空情况,计算胃排空率。正常情况下,胃排空半时间约为100-120分钟,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半时间延长。
呼气试验:例如13C-或14C-标记的底物呼气试验,通过检测患者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评估胃排空情况。原理是患者摄入标记底物后,在胃内被消化分解,产生的标记气体经呼气排出,根据呼气中标记气体的量来判断胃排空速度。
2.胃镜检查:可排除机械性梗阻等其他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胃镜下可见胃内有潴留的食物残渣等表现。
3.胃肠动力监测:通过放置胃肠动力监测装置,持续监测胃的运动情况,了解胃的蠕动频率、幅度等指标,有助于诊断糖尿病性胃轻瘫。
五、治疗与管理
1.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基础,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改善胃轻瘫的症状。因为高血糖会加重神经病变和胃肠激素紊乱等情况,从而加重胃轻瘫。
2.饮食调整
少食多餐:将一天的进食量分为5-6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的负担。例如,可将三餐分为五餐,每餐适量进食。
调整食物质地:对于胃轻瘫患者,可适当将食物做得细软一些,如将米饭煮得更软烂,蔬菜切碎等,有利于胃的消化和排空。避免食用高纤维、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粗粮、坚果等。
3.促进胃动力药物:可使用一些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药物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且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4.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外,要确保营养的合理摄入,可能需要营养师的参与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同时,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要警惕药物对胃动力药物的影响以及对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在饮食调整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能力,进一步细化饮食方案,如将食物做得更易于咀嚼和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