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休克临床表现
休克患者一般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小儿更明显、老人不典型)、神志早期烦躁后淡漠甚至昏迷(有脑血管病史者更严重)、尿量减少(有肾脏疾病史者更显著);生命体征变化有血压下降(老人不典型)、心率增快(小儿更明显、有心脏病史者易诱发并发症)、呼吸加快(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更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表现涉及心脏(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老人和有心脏病史者严重)、肺(可出现ARDS,儿童易发生)、肾(血肌酐等升高,有肾脏基础疾病者风险高)、胃肠道(恶心等,老人易出现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小儿病情变化快需立即就医,老人表现不典型要关注异常,孕妇休克影响自身及胎儿需紧急处理,有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复杂需多学科协作监测。
一、一般表现
1.皮肤改变:患者皮肤会变得苍白、湿冷,这是因为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由于出汗增多,皮肤会有湿冷的感觉。在小儿患者中,这种皮肤表现更为明显,因为小儿的体温调节和血管反应功能相对较弱。而老年人的皮肤改变可能相对不典型,因为其皮肤的弹性和血管反应性本身就有所下降。
2.神志变化:早期患者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神志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对于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神志变化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严重,因为其脑血管的储备功能较差。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精神萎靡,而老年人可能迅速陷入昏迷状态。
3.尿量减少:休克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量减少。成人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或儿童每小时尿量少于1ml/kg提示可能存在休克。如果患者本身有肾脏疾病史,尿量减少的情况可能更为显著,且恢复也相对困难。
二、生命体征变化
1.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以上,脉压差小于20mmHg。在休克早期,血压可能波动,有时可短暂正常,但脉压差会逐渐缩小。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血压变化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可能基础血压就较高,所以判断休克时血压下降的幅度标准需结合其平时血压情况。
2.心率:心率增快是休克的重要表现之一,一般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这是机体为了维持心输出量的一种代偿机制。小儿的心率增快更为明显,因为小儿的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需要更快的心率来维持血液循环。而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心率增快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3.呼吸:呼吸频率可加快,表现为浅而快的呼吸。这是由于休克时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氧气摄入。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等。对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呼吸功能本身就存在一定障碍,休克时呼吸变化会更为严重,且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三、器官功能障碍表现
1.心脏功能:可出现心音低钝、心律失常等表现。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老年人和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功能障碍,且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2.肺功能: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休克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影响气体交换。儿童的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休克的影响而发生ARDS。
3.肾功能:除了尿量减少外,还可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持续的肾缺血可导致急性肾衰竭。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更高,且恢复也更为困难。
4.胃肠道功能: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表现。休克时胃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胃肠黏膜缺血缺氧,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本身就相对较弱,休克时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并发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小儿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休克的耐受性较差,病情变化快,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就医。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情况。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休克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家属要关注老人的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变化,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孕妇发生低血压休克时,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处理。有心脏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休克时病情更为复杂,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协作,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