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做什么检查
贫血检查的相关内容,包括血液学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叶酸和维生素B??检查、骨髓检查(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其他检查(肾功能、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基因检测),还针对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给出检查温馨提示,如儿童减少创伤、孕妇避免影响胎儿的检查、老年人全面评估及考虑耐受性、有基础疾病人群考虑基础疾病和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一、血液学检查
1.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项目,可提供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重要依据,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有助于对贫血进行分类,如体积增大可能提示巨幼细胞贫血,体积减小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等。
2.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网织红细胞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等;网织红细胞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
3.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如大小、形状、染色等。可以发现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红细胞等情况,有助于诊断某些贫血类型,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见大量球形红细胞,地中海贫血可见靶形红细胞等。
二、铁代谢检查
1.血清铁:反映血清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的含量。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降低,但血清铁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炎症等也可使其降低。
2.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在感染、肿瘤等情况下,血清铁蛋白可能会升高,此时不能单纯依靠铁蛋白诊断缺铁。
3.总铁结合力:反映血浆中转铁蛋白的数量。缺铁性贫血时总铁结合力升高,而慢性疾病性贫血总铁结合力降低。
三、叶酸和维生素B??检查
1.血清叶酸:叶酸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血清叶酸降低有助于诊断叶酸缺乏。
2.血清维生素B??:维生素B??缺乏也可引起巨幼细胞贫血,同时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血清维生素B??降低是诊断维生素B??缺乏的重要指标。
四、骨髓检查
1.骨髓穿刺涂片:观察骨髓中各系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比例,有助于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引起的贫血。同时,还可以发现骨髓中的异常细胞,如疟原虫等,以明确病因。
2.骨髓活检:对于某些骨髓疾病的诊断更有价值,如骨髓纤维化等。它可以观察骨髓的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补充骨髓穿刺涂片的不足。
五、其他检查
1.肾功能检查: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为肾性贫血。
2.肝功能检查:肝脏疾病可能影响造血原料的合成和代谢,导致贫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有助于排查肝脏疾病引起的贫血。
3.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贫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如T?、T?、TSH等,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相关性贫血。
4.自身抗体检查: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贫血。检测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有助于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5.基因检测:对于怀疑遗传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基因突变类型,有助于诊断和遗传咨询。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检查时应尽量减少创伤和痛苦。例如,血常规等检查可以采用末梢采血的方式。同时,儿童贫血可能与喂养不当、生长发育过快等因素有关,检查时应详细了解儿童的饮食情况。如果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有创检查,要充分评估必要性,并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2.孕妇:孕妇在孕期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同时某些妊娠期并发症也可能导致贫血。检查时要考虑到孕期的生理变化,避免进行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项目。例如,在进行X线等检查时要谨慎评估。孕妇贫血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应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贫血的病因可能更为复杂。检查时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除了常规的贫血检查项目外,还应关注是否存在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肿瘤等。老年人对检查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进行有创检查时要充分权衡利弊。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心脏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时,要评估心脏功能能否耐受。同时,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