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约占90%以上,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起病隐匿、症状缓和,靠多次测血压诊断,治疗靠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继发性约占5%-10%,由肾实质性病变等病因引起,血压多明显且顽固,有原发病特殊表现,靠特殊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儿童青少年多为继发性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常见且易合并基础病,妊娠期高血压要保母婴安全治疗。
一、定义与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若父母均患有高血压,子女发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例如,有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影响血管功能和血压调节。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常见病因有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脏病变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肿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升高;主动脉缩窄等心血管结构异常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二、临床表现特点
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体检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血压升高。随着血压持续升高,可出现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后期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引起冠心病、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一般来说,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相对较为缓和,血压多为轻至中度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明显,且常呈顽固性高血压,即常规降压治疗效果不佳。同时,还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了高血压外,还可出现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多尿、夜尿增多等低血钾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可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发作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肾实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肾脏疾病相关表现。
三、诊断方法差异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依靠多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来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一般需要测量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等。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脏、血管等方面的检查。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等,以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但这些检查主要是用于评估整体健康和排除其他可能影响血压的因素,而非直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除了测量血压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特殊检查来明确病因。例如,对于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尿醛固酮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等;对于嗜铬细胞瘤,需要进行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以及肾上腺CT或MRI等检查;对于肾实质性病变,需要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或肾活检等检查;对于主动脉缩窄,需要进行主动脉造影等检查。通过这些特殊检查,可以明确导致血压升高的具体病因。
四、治疗原则不同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包括减轻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采用DASH饮食(富含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6g;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压水平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
继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由肾实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根据具体的肾脏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如果是肾上腺腺瘤引起的,多采用手术切除腺瘤的方法;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通常需要手术切除肿瘤;主动脉缩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等。当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多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小球肾炎等肾实质性病变是儿童青少年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对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首先要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盐食物,鼓励适当运动。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儿童青少年时期血压异常可能对未来心血管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老年人群: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如老年患者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并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调整剂量。对于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针对原发病治疗外,还要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因为老年患者常服用多种药物。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高血压可能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对于妊娠期原发性高血压,要密切监测血压和母婴情况,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降压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而妊娠期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但也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治疗。妊娠期女性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避免过度紧张。同时,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血压变化和其他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