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引发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且老年、儿童、女性等特殊人群患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各有注意事项,如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等,儿童患者病情凶险需及时止血等,女性患者需综合生理因素及心理状态选择治疗方案等
一、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为降低门静脉压力,身体会建立侧支循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重要的侧支循环之一。正常情况下,食管胃底的静脉血通过门静脉系统回流,当门静脉高压时,食管胃底黏膜下的静脉丛逐渐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据相关研究,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约50%-80%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其中部分患者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二、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同时脾功能亢进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会使血液凝固过程受阻,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机体难以有效止血。例如,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受损,这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这也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后不易止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门体分流,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未经肝脏充分代谢解毒就进入体循环,可损伤胃黏膜屏障。此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发生糜烂、溃疡,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可达40%-80%,这些病变部位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肝硬化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防治并发症。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儿童患者: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儿童患者的凝血功能与成人有差异,且对失血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及时评估出血量,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同时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等。
女性患者:女性肝硬化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变化影响病情,上消化道出血时需综合考虑生理因素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病情的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