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引发多种出血情况,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由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等导致,出血量大、凶险;消化性溃疡出血,因肝硬化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等引发,出血程度可轻可重;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与肝硬化时肝脏代谢等及应激、感染等有关,出血多为少量至中量;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由剧烈呕吐等致腹内压和胃内压升高使贲门黏膜撕裂,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可能异常,出血多为呕血,在有相关诱因患者中常见,这些出血情况均与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相关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发病机制: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血管迂曲扩张,管壁变薄,易破裂出血。在长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下,会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有肝炎病史的患者,肝炎病毒持续损伤肝脏,促使肝硬化进展,从而引发该情况。
2.临床特点:出血量大,多为呕血,色鲜红,可伴有黑便,病情凶险,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常见于中重度肝硬化患者。
二、消化性溃疡出血
1.发病机制:肝硬化患者胃黏膜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溃疡,同时门静脉高压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溃疡形成,当溃疡侵蚀血管时就会导致出血。长期大量饮酒的肝硬化患者,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以及对肝脏的损害,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和肝硬化程度,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几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溃疡进而导致出血。
2.临床特点:出血程度可轻可重,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出血后可能会有上腹部疼痛等溃疡相关症状,各年龄段肝硬化患者均可能发生,但与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密切相关。
三、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
1.发病机制:肝硬化时肝脏对多种物质的代谢功能减退,机体应激状态下会产生过多的应激激素,影响胃黏膜的血流和黏液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出血。长期精神压力大的肝硬化患者,精神应激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黏膜,增加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的风险;合并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会损伤胃黏膜,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
2.临床特点:出血多为少量至中量,表现为黑便,也可出现呕血,病情相对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缓和,但也需重视,在不同年龄、性别的肝硬化患者中均可发生,与生活方式和基础病情紧密相连。
四、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
1.发病机制:剧烈呕吐等原因导致腹内压和胃内压突然升高,使贲门黏膜撕裂而出血,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可能有一定程度障碍,出血后不易自行停止。有频繁剧烈呕吐病史的肝硬化患者,如因胃肠道疾病导致呕吐,更容易引发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大量饮酒的肝硬化患者,酒精刺激胃肠道易引起呕吐,增加该情况的发生可能。
2.临床特点:出血一般为呕血,多发生在剧烈呕吐之后,出血量多少不等,在有相关诱因的肝硬化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出现,与生活方式和基础病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