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发生羊水栓塞
高龄产妇(年龄>35岁羊水栓塞几率上升)、有过胎膜早破经历的产妇(胎膜早破易致羊水通过宫颈黏膜静脉入血)、生产过程中子宫收缩过强的产妇(子宫收缩过强使羊水易挤入微血管)、存在胎盘早剥情况的产妇(胎盘早剥致羊水经开放血窦入血)、有过人工剥膜史的产妇(人工剥膜可能损伤血管致羊水易入血)、剖宫产产妇(手术中子宫切口血窦开放致羊水易入血),各类产妇需在孕期分娩期加强监测,医护人员要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降低羊水栓塞不良后果
一、高龄产妇
1.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产妇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子宫肌层弹性减弱等,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认为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属于高龄产妇范畴,随着年龄超过35岁,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呈上升趋势。
2.影响及应对:高龄产妇在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在分娩过程中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以降低羊水栓塞发生时的不良后果。
二、有过胎膜早破经历的产妇
1.相关因素:胎膜早破时,羊膜腔与外界相通的机会增加,羊水更容易通过子宫颈黏膜静脉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据相关研究,胎膜早破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比未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高。
2.影响及应对:对于有胎膜早破史的产妇,在孕期和分娩期都要加强监测,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产程进展以及产妇的生命体征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三、生产过程中存在子宫收缩过强的产妇
1.相关因素:子宫收缩过强会使子宫腔内压力急剧升高,促使羊水更容易挤入破损的微血管,从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比如在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不当导致子宫收缩过强时,发生羊水栓塞的可能性增大。
2.影响及应对:医护人员在使用缩宫素等可能影响子宫收缩的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对于子宫收缩过强的产妇,及时调整相关措施以降低羊水栓塞风险。
四、存在胎盘早剥情况的产妇
1.相关因素:胎盘早剥时,子宫血窦开放,羊水可经开放的子宫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临床数据显示,胎盘早剥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高于无胎盘早剥的产妇。
2.影响及应对:对于胎盘早剥的产妇,要迅速采取措施处理胎盘早剥情况,同时密切监测产妇状况,预防羊水栓塞的发生。
五、有过人工剥膜史的产妇
1.相关因素:人工剥膜操作可能会损伤子宫颈管黏膜的小血管,使得羊水有更多机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从而增加羊水栓塞发生的可能性。
2.影响及应对:进行人工剥膜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术后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六、剖宫产产妇
1.相关因素: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口处血窦开放,羊水有进入血窦进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可能。相较于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
2.影响及应对: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子宫切口处血窦开放等情况的发生,密切监测剖宫产产妇的各项指标,一旦怀疑羊水栓塞及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