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出血与普通鼻出血的区别
鼻咽癌出血与普通鼻出血在出血表现特点、伴随症状、发病原因及诊断方法上有区别。出血表现特点上,鼻咽癌早期多为回吸性血涕、量不多但反复、渐频繁且可大量出血,普通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多偶尔发生;伴随症状方面,鼻咽癌常伴鼻塞进行性加重、耳鸣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等,普通鼻出血一般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全身性疾病致者有相应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发病原因上,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遗传、环境等有关,普通鼻出血多因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诊断方法上,鼻咽癌需鼻咽镜、EB病毒血清学、影像学检查,普通鼻出血靠询问病史、鼻内镜检查。
出血频率:鼻咽癌出血往往是持续性的,间断反复出现,且随着肿瘤发展有逐渐频繁的趋势;普通鼻出血多为偶尔发生,比如因空气干燥、挖鼻等诱因导致偶尔出血。
伴随症状
鼻咽癌出血伴随症状:常伴有鼻塞,且鼻塞呈进行性加重,肿瘤增大堵塞鼻腔引起;还可能有耳鸣、听力下降,肿瘤侵犯咽鼓管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常见表现,多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颈部肿块;还可能出现头痛,肿瘤侵犯颅底等结构引起。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鼻咽癌相对少见,但若儿童出现回吸性血涕伴上述症状需高度警惕;对于有长期吸烟、EB病毒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相关出血表现更要重视。
普通鼻出血伴随症状:一般单纯鼻出血除了出血相关表现外,可能无其他明显全身或局部伴随症状,除非是因全身性疾病导致的鼻出血,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可能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但相对鼻咽癌伴随症状,其特异性不同。不同年龄方面,儿童普通鼻出血多因鼻黏膜干燥、挖鼻等,成人普通鼻出血可能与环境、鼻部局部病变等有关。
发病原因相关
鼻咽癌出血病因:主要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另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甲醛等致癌物质)等也有影响,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侵蚀周围血管导致出血。
普通鼻出血病因:多是局部因素,如鼻黏膜干燥、创伤(挖鼻、用力擤鼻等)、鼻部炎症(鼻炎、鼻窦炎等);也有全身因素,像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肝肾功能异常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干燥环境、有挖鼻等不良习惯的人更易出现普通鼻出血;而鼻咽癌发病与EB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EB病毒感染与生活方式中是否接触传染源等有关。
诊断方法区别
鼻咽癌出血诊断:需要进行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咽部情况,看到肿瘤病灶并可取组织活检明确病理;还会进行EB病毒血清学检查,EB病毒相关抗体等指标异常对诊断有提示作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了解肿瘤侵犯范围等。
普通鼻出血诊断: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出血诱因、频率等,然后进行鼻内镜检查查看鼻腔局部情况,查找出血点等,一般通过局部检查基本能明确病因,较少涉及像鼻咽癌那样复杂的全身及影像学等多方面检查。不同病史方面,有鼻咽癌家族史、EB病毒感染病史等人群对于鼻咽癌出血诊断排查更关键,而普通鼻出血患者需了解有无全身系统疾病病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