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对身体的影响
肝功能异常会在代谢功能、解毒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方面产生多方面影响,如代谢功能紊乱时影响蛋白质、胆红素、脂质代谢及受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影响;解毒功能障碍时使体内有毒物质蓄积损害器官及受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影响;凝血功能异常时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致出血倾向及受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影响;免疫功能受影响时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及受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影响。
一、代谢功能紊乱方面
肝功能异常会影响多种物质的代谢。例如蛋白质代谢,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肝功能异常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可导致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水肿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在胆红素代谢中,肝脏负责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代谢障碍,可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患者皮肤、巩膜发黄。对于脂质代谢,肝脏参与脂蛋白的合成与代谢,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年龄方面,儿童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肝功能异常对其蛋白质、胆红素等代谢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如新生儿肝功能异常易出现严重黄疸;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的人群,酒精需要肝脏代谢,会加重肝脏负担,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进而影响代谢功能;有肝脏基础病史的患者,如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时代谢紊乱情况可能会因基础病而加重。
二、解毒功能障碍方面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能对进入体内的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转化。当肝功能异常时,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有毒物质如药物、酒精代谢产物等不能被有效解毒,可在体内蓄积,对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比如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原本能正常代谢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可能加重对其他器官的毒性作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解毒功能受影响的不同,但女性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因个体差异可能对肝脏解毒功能影响更敏感;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的人群,肝功能异常后解毒障碍会使体内化学毒物蓄积更快;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肝功能异常时解毒功能障碍情况更为突出,如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时解毒能力大幅下降。
三、凝血功能异常方面
肝脏能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年龄上,老年人肝功能本身有所减退,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凝血因子合成;有肝脏基础病史且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异常情况更为严重,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四、免疫功能影响方面
肝脏内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肝功能异常时,免疫细胞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细菌、病毒等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肝功能异常时免疫功能受影响可能更易引发感染;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整体免疫力下降,肝功能异常时这种情况更突出;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史的患者,肝功能异常会进一步影响免疫功能,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