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监测生命体征并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止血措施有药物止血(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和内镜下止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需根据检查结果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等;预防再出血要针对病因治疗及用药物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并发症防治包括观察肝性脑病表现并处理、预防感染并根据药敏选抗生素,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环节处理有差异。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体位与监测: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持续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出血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监测的频率和细致程度应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由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更频繁地监测生命体征;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心率的监测尤为重要。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至少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或胶体溶液等。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输液速度和液体量的控制,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心肺功能负担加重;儿童则需根据体重计算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液体量。
二、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但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等不良反应,在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需谨慎使用。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显著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只要没有禁忌证均可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2.内镜下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内镜下止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采用硬化剂注射、套扎术等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安抚,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儿童患者,需给予适当的镇静等处理以配合操作。不同年龄患者内镜下操作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操作以保证安全。
三、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1.补充凝血因子: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必要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对于有肝病基础的肝硬化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更需要及时补充相关凝血因子。在补充过程中,要注意输血的速度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老年患者输血时需密切监测心肺功能。
四、预防再出血
1.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肝硬化本身,如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可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治疗方法不同,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需长期规范治疗,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2.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对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预防再出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老年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此类药物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
五、并发症的防治
1.肝性脑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等肝性脑病的表现。如果发生肝性脑病,要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等药物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肝性脑病的处理有所差异,儿童发生肝性脑病时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药物和方法,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感染:注意预防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一旦发生感染,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肝硬化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的防治尤为重要,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的表现和治疗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