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为什么会引起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通过肝内血管结构改建致肝窦内皮下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肝内血管床减少,引起肝内血流动力学异常即门静脉血流量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增加,还导致侧支循环形成与失代偿,这些机制相互关联影响,共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并发症
一、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结构改建
1.肝窦内皮下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在肝硬化过程中,肝窦内皮下细胞(如贮脂细胞等)增生,同时细胞外基质(主要包括胶原蛋白等)大量沉积,使得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甚至消失,肝窦壁增厚,肝窦毛细血管化,导致肝内血液流动阻力增加。正常情况下,肝窦是门静脉血液流入肝脏后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阻碍门静脉血流向肝内的灌注,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例如,多项肝脏病理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肝窦内皮下存在明显的细胞外基质堆积现象,这是导致肝内血流阻力升高的重要结构基础。
2.肝内血管床减少:肝硬化时,肝细胞大量坏死、纤维化,肝内正常的血管床遭到破坏,肝小叶结构改建,新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原有的肝小叶,形成假小叶,使得肝内门静脉、肝动脉小分支之间的交通支大量开放,但这些交通支的血流动力学功能并不完善,不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反而进一步影响门静脉血流的正常回流,促使门静脉高压的形成。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肝内血管床面积明显减少,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肝硬化引起肝内血流动力学异常
1.门静脉血流量增加:一方面,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高动力循环状态,心输出量增加,使得门静脉的血流量增多。另一方面,肝硬化时胃肠黏膜淤血、水肿,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等因素刺激胃肠道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如一氧化氮等,导致内脏动脉扩张,内脏血流量增加,进而使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超过了肝脏的代偿能力,促使门静脉压力升高。例如,有研究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其内脏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
2.肝内血管阻力增加:除了肝内血管结构改建导致的阻力增加外,肝硬化时肝内炎性反应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加重血管阻力。肝内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释放,引起血管收缩,同时血小板活化等也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使得肝内血管阻力持续升高,进一步阻碍门静脉血液的流出,导致门静脉高压。临床观察发现,肝硬化患者肝静脉楔压升高,反映了肝内血管阻力增加的情况。
三、侧支循环形成与门静脉高压的关联
1.侧支循环的代偿与失代偿:为了缓解门静脉高压,机体形成了一些侧支循环,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等。这些侧支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流部分门静脉血液,暂时降低门静脉压力,但随着肝硬化病情的进展,侧支循环会逐渐失代偿。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出血,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这正是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失代偿的表现之一。而且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发展本身也会进一步影响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2.侧支循环相关并发症与门静脉高压的恶性循环: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例,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而休克又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缺血缺氧,促使肝硬化病情恶化,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其门静脉压力往往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且再出血的风险较高,与侧支循环和门静脉高压的恶性循环密切相关。
总之,肝硬化通过肝内血管结构改建、肝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失代偿等多种机制共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这些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最终导致门静脉压力持续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