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的指标
肝功能常见指标包括转氨酶类、胆红素类、白蛋白与球蛋白相关指标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映肝细胞损伤较敏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肝细胞严重损伤时升高且AST/ALT比值有意义;总胆红素(TBil)升高与多种情况相关,新生儿有其胆红素代谢特点;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见于胆汁淤积性疾病;白蛋白(Alb)由肝细胞合成,受损严重时合成能力下降,球蛋白(GLB)在慢性肝病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有临床意义;GGT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各指标正常参考值有差异。
一、肝功能的常见指标及意义
(一)转氨酶类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入血,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多种因素可引起ALT升高,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在儿童群体中,感染某些病毒(如EB病毒等)也可能导致ALT升高,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儿童的ALT正常参考值范围相对成人可能稍高一些。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中的AST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ST水平升高。AST升高常见于各种肝病,如重症肝炎时AST升高较为明显,且AST/ALT的比值变化也有一定意义,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ALT比值常大于2。对于不同性别,在正常人群中AST的水平差异一般不大,但在肝病状态下其变化规律类似。
(二)胆红素类
1.总胆红素(TBil)
意义: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是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代谢的产物。TBil升高常见于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溶血性疾病)、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如肝炎)、胆红素排泄障碍(如胆道梗阻)等情况。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更容易出现胆红素升高,尤其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就医处理,不同日龄新生儿的TBil正常参考值不同,早产儿和足月儿的正常范围也有区别。
2.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DBil是经肝细胞处理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结合胆红素。DBil升高主要见于胆汁淤积性疾病,如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引起的胆道梗阻,此时DBil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例升高。在不同年龄人群中,DBil的正常参考值基本一致,但在肝病患者中,其升高程度与胆道梗阻的严重程度相关。
(三)白蛋白与球蛋白相关指标
1.白蛋白(Alb)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重要功能。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慢性肝病患者由于长期炎症等因素,白蛋白水平会降低。例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白蛋白降低,并且白蛋白水平越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越差,预后可能越差。在不同年龄阶段,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有所不同,儿童的白蛋白水平相对成人稍低,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2.球蛋白(GLB)
意义: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系统细胞产生,在慢性肝病时,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情况,球蛋白会升高。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也有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A/G比值在1.5-2.5之间,当肝脏病变导致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升高时,A/G比值会减小,甚至倒置,如肝硬化患者常出现A/G比值倒置。
(四)γ-谷氨酰转移酶(GGT)
1.意义: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侧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GGT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在儿童中,GGT升高可能与某些先天性胆道疾病等有关,不同年龄儿童的GGT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的GGT正常参考值范围较成人稍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