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衰竭的人工肝支持治疗
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是借助体外装置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的治疗方法,分为非生物型(基于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有害物质)、生物型(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发挥肝脏功能但技术尚不成熟)和混合型(结合两者优点);其适应证包括肝衰竭早中期、高胆红素血症等,禁忌证有严重活动性出血、对血制品高度过敏等;不同人群需注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如儿童需调整治疗参数、女性经期治疗要谨慎等;该治疗能清除有害物质、改善症状和肝功能,但只是暂时支持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肝脏功能,终末期肝衰竭仍需肝移植,且存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处理。
一、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的定义
肝衰竭人工肝支持治疗是指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状况,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为肝移植争取时间的治疗方法。
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分类及原理
1.非生物型人工肝:主要基于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通过吸附、透析、滤过等原理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胆红素、氨、内毒素等。常见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血液滤过则通过对流的方式清除中分子物质;血液灌流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吸附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血浆置换是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并弃去,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以清除血浆中的致病物质。
2.生物型人工肝:以培养的肝细胞为基础,将培养的肝细胞置于生物反应器中,患者的血液或血浆通过生物反应器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发挥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生物型人工肝能够更全面地模拟肝脏的生理功能,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3.混合型人工肝:结合了非生物型和生物型人工肝的优点,既可以通过非生物型方法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又能利用生物型部分发挥肝脏的代谢和合成功能,提高了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
三、人工肝支持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在20%40%之间,血小板>50×10?/L;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多见,治疗风险大;高胆红素血症,如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药物性肝损伤等。
2.禁忌证:严重活动性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治疗过程中所用血制品或药品如血浆、肝素等高度过敏;循环功能衰竭;心脑梗死非稳定期;严重全身感染、晚期肿瘤等。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儿童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时,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器官功能相对较弱,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等调整治疗参数。同时,儿童的血管较细,建立血管通路可能相对困难,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防治并发症。
2.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月经期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时,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需要谨慎评估。此外,孕期女性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治疗。
3.生活方式: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以减轻肝脏负担。
4.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影响治疗过程中液体的平衡和毒素的清除,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五、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和局限性
人工肝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如降低血清胆红素、血氨水平,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肝功能可以得到恢复,病情得到缓解。然而,人工肝支持治疗只是一种暂时的支持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肝脏的功能。对于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肝移植仍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人工肝支持治疗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过敏反应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