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损伤是什么症状
髌骨损伤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局部疼痛(急性损伤为突发剧烈锐痛,慢性损伤为隐痛或酸痛)、肿胀(损伤初期迅速肿胀,慢性肿胀程度轻、进展慢)、压痛(部位因损伤类型而异,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活动受限(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可能受限)、特殊表现(如髌骨摩擦感、关节交锁);不同特殊人群在髌骨损伤后也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避免过度活动、排查生长板损伤,老年人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综合考虑基础疾病,运动员要及时专业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高强度运动,肥胖人群要控制体重、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减轻膝关节压力。
一、局部疼痛
1.急性损伤疼痛:髌骨遭受急性损伤,如直接暴力撞击、摔倒跪地等,损伤瞬间患者会感到髌骨部位突发的剧烈锐痛。这种疼痛较为强烈,常使患者难以忍受,且受伤肢体活动受限。例如,运动员在运动中膝盖突然受到外力冲击,当下就会因疼痛而无法继续运动。
2.慢性损伤疼痛:长期的劳损、反复摩擦等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多为隐痛或酸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会持续存在,且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膝关节频繁屈伸活动时,疼痛会逐渐加重。比如,中老年人因膝关节长期负重,髌骨慢性磨损,日常活动时可能就会感到髌骨处隐隐作痛。
二、肿胀
1.损伤初期肿胀:急性髌骨损伤后,由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液渗出,伤后数小时内髌骨周围会迅速出现肿胀。肿胀范围通常以髌骨为中心,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外观上可见膝关节明显膨隆。例如,外伤导致髌骨骨折时,短时间内膝关节就会明显肿胀。
2.慢性肿胀:慢性损伤引起的肿胀一般程度较轻,进展也较为缓慢。多是由于炎症长期刺激,滑膜分泌关节液增多且吸收相对减少,导致膝关节内有少量积液,表现为髌骨周围轻度的肿胀,外观可能不太明显,但用手触摸可感觉到髌骨周围皮肤张力增加。
三、压痛
1.压痛部位:用手指按压髌骨及其周围组织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如果是髌骨骨折,骨折部位压痛最为明显;若为髌骨软骨损伤,通常在髌骨表面或边缘有压痛;而髌腱损伤时,压痛主要集中在髌腱附着点处。
2.压痛特点:压痛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损伤越严重,压痛越明显。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通过按压不同部位来判断髌骨损伤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四、活动受限
1.主动活动受限:患者主动屈伸膝关节时会出现困难。急性损伤时,因疼痛剧烈,患者往往不敢活动膝关节;慢性损伤患者在活动时,由于髌骨损伤影响了膝关节的正常力学结构和功能,也会出现活动不顺畅的情况,如屈伸过程中感觉卡顿、无力等。例如,髌骨半脱位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可能会感觉到髌骨有异常的滑动,导致活动受限。
2.被动活动受限:当他人帮助患者活动膝关节时,患者也会因疼痛而抗拒,并且活动范围可能会小于正常情况。比如,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被动活动患者膝关节时,患者会因疼痛而无法配合,导致膝关节活动度难以达到正常范围。
五、特殊表现
1.髌骨摩擦感:在屈伸膝关节时,有时可感觉到或听到髌骨与股骨之间有摩擦感或摩擦音,如同“沙沙”声。这主要是由于髌骨软骨损伤后,软骨表面不光滑,在关节活动时与股骨关节面摩擦产生的。常见于髌骨软化症患者。
2.关节交锁:少数情况下,如髌骨骨折块移位或游离体卡在关节间隙时,膝关节会突然固定在某一位置,不能屈伸,称为关节交锁。患者会感到膝关节被“锁住”,需要在原地轻轻晃动膝关节或改变体位,使骨折块或游离体移动位置后,关节才能恢复活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髌骨损伤可能会影响其骨骼生长。在受伤后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排除生长板损伤等特殊情况。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是否有不愿走路、哭闹等表现。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如需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循年龄禁忌。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髌骨损伤后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同时,老年人可能还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因治疗髌骨损伤而影响其他疾病的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膝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活动。
3.运动员:运动员对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髌骨损伤会影响其运动生涯。受伤后要及时进行专业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导致损伤复发或加重。同时,运动员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拉伸,做好膝关节的保护措施。
4.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加重髌骨损伤的程度和症状。肥胖患者在治疗髌骨损伤的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压力。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在运动选择上要避免对膝关节冲击力过大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等,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