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具有传染性,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是主要致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血行播散、邻近结核病灶播散感染。肠结核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肠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钡餐造影等,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肠结核患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食物,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1.消化道传播: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患者常因吞下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而致病。主要发生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经常在吞咽痰液时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速等原因,结核菌未被杀死而进入肠道。
2.血行播散:多继发于肺结核,偶尔可以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致病。
3.邻近结核病灶播散:肠结核还可由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输卵管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肠结核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反映肠结核受刺激的表现。疼痛多为隐痛或钝痛,有时进餐可诱发腹痛伴便意,排便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2.腹泻与便秘: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表现之一,这是因肠曲炎症和溃疡的刺激,使肠蠕动加速、排空过快以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次数因病变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异,一般每日2~4次,重者每日可达10余次。粪便呈糊样,一般不含脓血或黏液,不伴有里急后重。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
3.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局部增厚形成肿块。当溃疡型肠结核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时,可有局部肿块感及腹壁柔韧感,肿块常位于右下腹,一般比较固定,质地中等,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
4.全身症状:溃疡型肠结核常有结核毒血症,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同时伴有月经不调。
肠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钡餐造影等。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对于肠结核患者,应注意休息和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食物。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等。此外,患者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