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结核是什么病
原发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初次侵入人体引起的肺结核,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成年人,发病机制是细菌在巨噬细胞存活繁殖引发免疫反应形成原发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诊断靠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实验室检查,治疗用抗结核药物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儿童、免疫低下、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原发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初次侵入人体所引起的肺结核,主要发生在儿童,也可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进入人体,首先在肺部引起原发感染灶。
二、发病机制
当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肺泡中的巨噬细胞会试图吞噬并清除它,但部分细菌能够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繁殖。随后,细菌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形成原发综合征,包括肺部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
2.体征:肺部体征多不明显,若原发病灶范围较大,可能听到呼吸音改变或少量湿啰音。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原发综合征表现,即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阴影,但儿童患者多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为主的原发型肺结核。胸部CT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
2.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局部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若硬结直径≥5mm为阳性,≥15mm或局部有水泡、坏死等为强阳性,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实验室检查:痰液涂片或培养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若痰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则可确诊,但原发性肺结核患者痰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概率相对较低。血液检查可能发现血沉增快等炎症指标升高。
五、治疗原则
1.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般采用标准的抗结核化疗方案,如2HRZE/4HR(强化期2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巩固期4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可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退热、止咳等。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由于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精神状态、食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原发性肺结核的病情可能较为严重,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3.老年人患者: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