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为胺碘酮,其他可选药物有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儿童、老年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等特殊人群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分别注意其生理特点、药物相互作用及对相关指标的监测等,儿童可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作为紧急治疗手段
一、首选药物
1.胺碘酮:是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用药物,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胺碘酮可有效转复室性心动过速,且安全性相对较好,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等情况的患者,但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需谨慎使用,在儿科患者中使用需严格评估体重等因素。
二、其他可选用药物
1.利多卡因:曾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可能不如胺碘酮,且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等需谨慎考量,一般在无胺碘酮等其他合适药物时可考虑使用,但要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等反应。
2.普罗帕酮:也可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但有研究提示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尤其对于有结构性心脏病等患者需谨慎,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也需充分权衡利弊。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特别谨慎用药。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胺碘酮用于儿童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且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排泄与成人不同。同时,非药物干预如同步直流电复律在儿童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作为紧急治疗手段,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胺碘酮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老年患者本身甲状腺功能可能随年龄变化,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同时,老年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存在退行性变,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加重房室传导阻滞等,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及生命体征。
3.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患者发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选择药物要更加谨慎。胺碘酮相对更具优势,因为其对心肌毒性相对较小,但仍需关注药物对心功能等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要监测心功能指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