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暑和它的处理方法
中暑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等功能障碍引发的急性疾病,分先兆、轻症、重症。先兆和轻症需脱离环境、降温、休息观察;重症要紧急降温、补水电解质、对症支持。儿童、老年人、高温环境工作活动人群中暑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儿童降温温和、防长时间户外;老年人降温慢、治基础病;相关人群提前防暑、合理安排时间。
一、中暑的定义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二、中暑的处理方法
(一)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处理
1.脱离高温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如室内、树荫下等,使其平卧休息。
2.降温措施:
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也可以让患者饮用一些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等,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胃肠道不适。
3.休息与观察:让患者安静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症状在短时间内没有缓解或出现加重趋势,应及时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
(二)重症中暑的处理
1.紧急降温: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必须立即采取强有力的降温措施。可以采用冰水浸浴的方法,将患者身体浸泡在4℃左右的冰水中,不断搅拌,使体温尽快降至38℃左右;也可以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进行环境降温,同时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2.补充水电解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大量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补充血容量。
3.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休克、昏迷等情况,要进行相应的抗休克、维持呼吸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伴有抽搐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对于出现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保护脏器功能的措施。
三、不同人群中暑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中暑。在处理儿童中暑时,要特别注意降温方法的温和性,避免使用过冷的水快速降温导致儿童体温骤降引起不适。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另外,儿童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的体温调节功能减退,且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暑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在处理老年中暑患者时,要更加谨慎,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脑血管的剧烈波动。同时,要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平稳,避免加重病情。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减少外出,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定期监测体温和身体状况。
(三)运动员等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人群
这类人群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或工作时,出汗量较大,更容易发生中暑。在日常工作和训练中,要提前做好防暑准备,如穿着透气、浅色的运动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物品,如藿香正气水等(但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禁忌),合理安排运动或工作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的活动。一旦出现中暑先兆,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降温等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