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中医属“血虚”“萎黄”等范畴,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有关,中医治疗有中药调理(用归脾汤等健脾益气养血、八珍汤等补益气血)、针灸推拿(针刺足三里等穴位、腹部推拿按摩),特殊人群(儿童需谨慎用药、控制针灸推拿力度等,老年要调整药剂量、个性化操作等)需注意,且饮食调理(多吃红枣等健脾益气养血食物)是重要辅助手段。
一、中医对营养不良性贫血的认识
营养不良性贫血在中医范畴多属于“血虚”“萎黄”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其主要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导致气血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
二、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调理
1.健脾益气养血方剂:常用方剂如归脾汤等,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归脾汤中的药物成分可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加血红蛋白含量等。对于脾胃虚弱型的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较为适用,此类患者多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2.补益气血方剂:对于气血两虚较甚者,可选用八珍汤等。八珍汤由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和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研究显示,八珍汤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适用于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气血两虚表现的患者。
(二)针灸推拿
1.针灸疗法:可选取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等穴位进行针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是强壮保健要穴,针刺足三里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有助于气血生成;脾俞、胃俞分别为脾脏和胃脏的背俞穴,针刺这些穴位能调理脾胃脏腑功能;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补益元气的作用。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起到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对营养不良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推拿按摩:对腹部进行推拿按摩,如摩腹,以脐为中心,用手掌作环形摩动,频率适中,每次按摩约10-1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有助于改善营养不良状况,从而辅助治疗贫血。对于儿童患者,推拿时要注意力度轻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进行适当调整,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中医治疗营养不良性贫血时,中药的选用需谨慎,应选用药性较为平和、易于消化吸收的药物,且针灸推拿时要严格控制力度和穴位刺激强度,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饮食情况,鼓励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以配合中医治疗促进贫血的改善。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存在脾胃功能减退的情况,在应用中药调理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衰退的特点,药物剂量应适当调整,避免加重肝肾功能负担。针灸推拿时要注意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根据老年患者的体质和耐受程度进行个性化操作,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避免因治疗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四、饮食调理配合
中医治疗营养不良性贫血时,饮食调理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患者应多食用具有健脾益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菠菜、动物肝脏等。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山药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菠菜富含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血;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等,对改善贫血有一定帮助。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增强中医治疗的效果,促进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