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血压怎么办
休克的处理包括迅速识别与评估,监测生命体征、判断原因;立即采取体位调整、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急救措施;进行液体复苏,选择晶体液、应用胶体液并监测;针对创伤、感染、心源性、过敏性等不同病因治疗;还需关注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儿童病情变化快、静脉通路选择谨慎,老年人防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妊娠期女性需兼顾胎儿安全
一、迅速识别与评估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休克时血压通常会降低,收缩压可低于90mmHg,脉压差缩小(小于20mmHg),心率增快(大于100次/分钟),呼吸急促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休克时可能出现脉搏细速、皮肤花斑等。
2.判断休克原因:需考虑创伤、感染、过敏、心源性等不同病因。例如创伤导致的休克有明显外伤史,感染性休克多有发热、局部感染灶等表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明确。
二、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体位调整: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若有呼吸困难可采用半卧位。对于儿童,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合适的体位有助于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2.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5-10L/min,通过增加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状况。不同年龄患者吸氧浓度和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避免造成损伤。
3.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至少2条大口径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补充液体和给药。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
三、液体复苏
1.晶体液选择:首选平衡盐溶液,如乳酸林格液等。快速补充晶体液可以迅速扩充血容量,一般先快速输入10-20ml/kg的晶体液,儿童根据体重准确计算输入量。
2.胶体液应用:在晶体液复苏后若仍存在休克,可考虑使用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但要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适用人群。对于儿童,要严格掌握胶体液的使用指征和剂量。
3.液体复苏的监测: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尿量等指标来调整液体复苏的速度和量。CVP正常范围为5-12cmH?O,尿量要求成人每小时不少于30ml,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小时不少于1ml。
四、针对病因治疗
1.创伤性休克:积极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外科处理,及时送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对于儿童创伤,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准确。
2.感染性休克: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儿童感染性休克要及时明确感染源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3.心源性休克:治疗基础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需尽快评估是否可行溶栓或介入治疗等。儿童心源性休克要关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影响。
4.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过敏原,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抗过敏治疗。儿童过敏性休克要快速识别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注意药物剂量的调整。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休克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液体复苏时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输入量,避免过量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同时,儿童的静脉通路选择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外周静脉,必要时可采用深静脉穿刺,但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休克时要注意在液体复苏的同时,避免输液过快过多加重心脏负担。要密切监测心功能指标,如心电图、BNP等,根据心功能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妊娠期女性:休克时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在积极治疗母体休克的同时,采取措施维持胎儿的血供。液体复苏时要注意液体种类和输入速度对胎儿的影响,必要时请妇产科等相关科室会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