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身体气虚怎么调养
可通过中医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养(选益气食物、合理搭配烹饪)、运动调养(选合适方式、控制强度频率)、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情绪调节)来改善气虚,且老年人、女性、儿童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气虚可通过中药调理,如常用的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相关研究可参考《方剂学》等中医经典及现代药理研究文献)。针灸推拿也是中医治疗气虚的常用方法,针刺可选取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气海为任脉穴位,有益气培元、调理冲任的作用;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是人体元气的根本;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为强壮要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推拿可采用按揉足三里、摩腹等手法,摩腹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气血生成。
二、饮食调养
食材选择:多吃一些具有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是补脾胃的常用药食同源之品;鸡肉,鸡肉性平、味甘,有益五脏、补虚损、强筋骨的功效,对于气虚引起的乏力等有一定改善作用;鲫鱼,鲫鱼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适合脾胃气虚者食用。
饮食搭配与烹饪:可以将山药与粳米煮粥,制成山药粥,易于消化吸收,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用鸡肉搭配黄芪煮汤,黄芪有补气升阳的功效,鸡肉与黄芪煮汤可增强益气之力。饮食上应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气血生成。
三、运动调养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气虚者的运动有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强调以意导气,通过缓慢的呼吸配合动作,能调节气息,增强体质。八段锦也是不错的选择,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呼吸和肢体动作要求,长期练习可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气虚状况。
运动强度与频率: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防耗气。一般来说,每周可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开始时可从15-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左右。对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气虚者,运动频率和强度可适当降低,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四、生活方式调整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气血的生成。夜间应尽量在11点前入睡,因为23点至凌晨1点是胆经气血运行旺盛的时间,1点至3点是肝经气血运行旺盛的时间,保证这两个时间段的睡眠对身体气血的调养非常重要。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气机的运行,导致气的失调,加重气虚症状。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气虚往往伴随着脏腑功能减退,在调养时运动应更加温和,如可以选择在平坦的户外缓慢散步,避免登高、剧烈运动等。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吸收,可适当增加一些易于消化的益气食物的摄入,如山药糊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女性:女性气虚可能与月经、妊娠、产后等因素有关。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加重气虚。妊娠和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补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滋补。
儿童:儿童气虚多与脾胃功能较弱有关,在调养时运动应选择适合儿童的方式,如广播体操、跳绳等,但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可适当增加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小米、南瓜等。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气血的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