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针灸哪个穴位
偏头痛常用针灸穴位包括头部的率谷穴、风池穴、头维穴和手部的中渚穴、液门穴;针灸治疗偏头痛有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针刺手法,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有讲究;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偏头痛患者针灸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有效率可达70%-80%左右,其机制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相关
一、常用的偏头痛针灸穴位
(一)头部穴位
1.率谷穴
位置: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机制:率谷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胆经与偏头痛的关系密切,刺激率谷穴可调节胆经气血,疏通头部经络,从经络气血调理的角度来缓解偏头痛。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率谷穴可能通过调节脑部血液循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等途径发挥作用。例如有研究发现针刺率谷穴能改善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头痛症状。
2.风池穴
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机制: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主一身之表,风池穴可疏散外风,同时能调节头部气血。对于外感风邪诱发的偏头痛以及肝郁化火上扰清窍等原因引起的偏头痛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针刺风池穴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来发挥止痛效果。有研究显示针刺风池穴能影响偏头痛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兴奋性,进而缓解头痛。
3.头维穴
位置:在头部,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作用机制:头维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胃经气血上输头部,头维穴可调节胃经气血向头部的输布,疏通头部经络,对于因气血不畅、经络阻滞引起的偏头痛有调理作用。研究发现针刺头维穴能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调整头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
(二)手部穴位
1.中渚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作用机制: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有疏通全身气机的作用,针刺中渚穴可调节三焦气机,进而影响头部气血的运行。对于气机不畅导致的偏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从神经传导角度来看,针刺中渚穴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冲动的传导,来减轻偏头痛的疼痛感觉。
2.液门穴
位置:在手背,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机制:液门穴也是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刺激液门穴可以清热泻火、疏通经络,对于肝经火盛上扰头部引起的偏头痛有较好的调理作用。通过调节体内的火气,改善头部经络的通畅程度,从而缓解头痛症状。
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操作要点
(一)针刺手法
1.提插补泻
对于体质较为虚弱、偏虚证的偏头痛患者,可采用补法。进针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而对于实证偏头痛患者,可采用泻法,进针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2.捻转补泻
补法为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泻法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根据患者的虚实情况选择相应的捻转补泻手法来调节经气,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二)针刺深度与留针时间
1.针刺深度
头部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率谷穴针刺深度通常为0.5-1寸;风池穴针刺时要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头维穴针刺深度一般为0.5-0.8寸。手部穴位中渚穴、液门穴针刺深度一般为0.3-0.5寸。
2.留针时间
一般留针15-30分钟。在留针期间可间隔行针,以保持针感,增强治疗效果。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留针时间可适当缩短,一般5-10分钟即可,避免留针时间过长引起不适。
三、不同人群偏头痛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偏头痛
1.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皮肤娇嫩、配合度差,针刺时要更加轻柔,选用细针。进针时要快速、准确,减少患儿的疼痛和恐惧心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浅刺、轻刺的方法,留针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在针刺过程中的反应,如出现哭闹、躁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安抚患儿。因为儿童的头部穴位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针刺头部穴位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进行操作,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二)女性偏头痛患者
1.注意事项
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进行针灸治疗要特别注意。月经期间针刺头部穴位时,手法不宜过重,避免引起月经量过多或月经不调等情况。对于处于孕期的女性,头部穴位一般可以针刺,但要注意针刺深度和手法,腹部、腰骶部的穴位一般不宜针刺,以防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在非特殊时期,女性偏头痛患者针灸治疗的操作与一般人群类似,但要关注其情绪状态,因为女性往往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而情绪因素可能诱发偏头痛,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可适当结合心理疏导,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老年偏头痛患者
1.注意事项
老年人体质较弱,气血亏虚,针刺时手法要轻。头部穴位针刺深度要适当减少,避免过度刺激。留针时间可根据老人的耐受程度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同时要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针灸治疗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避免在针灸过程中因体位改变等因素诱发其他疾病。在针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人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如有不适要立即停止操作。
四、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相关研究依据
(一)疗效
1.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来说,经过数次针灸治疗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会降低,头痛程度会减轻,头痛持续时间会缩短。对于一些轻中度偏头痛患者,针灸治疗的有效率可达70%-80%左右。例如有研究对一定数量的偏头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发现治疗后患者的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降低,表明疼痛程度减轻,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二)相关研究依据
1.从神经生物学角度,针灸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5-羟色胺是一种与疼痛调节和情绪等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偏头痛患者体内5-羟色胺水平往往异常,而针灸通过调节其水平来缓解头痛。另外,针灸还可以影响脑部的血流量分布,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对于因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偏头痛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多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证实了针灸在偏头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与神经递质调节和血液循环改善等方面密切相关,为针灸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