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的类型有哪些
颅骨骨折可按部位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颅盖骨折包括线性和凹陷性骨折,颅底骨折分颅前、中、后窝骨折;还可按形态分为线性、凹陷性和粉碎性骨折,不同类型骨折有不同特点及相应注意事项,如颅盖骨折需观察颅内情况,颅底骨折要防颅内感染,凹陷性骨折儿童易被忽视,粉碎性骨折多由严重外力致且可能致严重神经障碍。
按骨折部位分类:
颅盖骨折:指颅骨穹窿部的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常见的有线性骨折和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较为常见,骨折线呈线状,一般无明显移位;凹陷性骨折则是骨折部位的颅骨向颅腔内凹陷,其凹陷程度可轻可重,儿童的凹陷性骨折有时可呈乒乓球样凹陷,这与儿童颅骨较软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颅盖骨折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在玩耍时头部受到钝物撞击易发生线性或凹陷性颅盖骨折;而成年人头部受到重物打击等情况更易出现此类骨折。对于有颅盖骨折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出血、脑损伤等情况,因为骨折可能会损伤颅内血管或脑组织。
颅底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和颅后窝骨折。颅前窝骨折常累及眶顶和筛骨,可出现熊猫眼征(眼眶周围淤血)、鼻出血等;颅中窝骨折可出现耳漏(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鼻漏(脑脊液经鼻腔流出)以及面神经、听神经损伤等表现;颅后窝骨折可在乳突区出现瘀斑(Battle征)等。不同部位的颅底骨折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这与颅底的解剖结构相关。对于颅底骨折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颅内感染,因为脑脊液漏可能使颅内与外界相通,增加感染风险,尤其是对于儿童,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严格预防感染。
按骨折形态分类:
线性骨折:骨折线呈线状,可单发或多发。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使颅骨承受的应力超过其弹性限度而发生骨折。线性骨折本身如果没有合并颅内损伤,一般临床症状可能较轻,但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等变化,因为部分线性骨折可能会在后期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等情况。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向颅腔内凹陷,可分为全层凹陷和内板凹陷等。儿童的颅骨较柔韧,所以凹陷性骨折有时可不伴有局部头皮的明显破损,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检查时更加仔细。对于凹陷性骨折,若凹陷深度较大,可能会压迫脑组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手术复位等治疗。
粉碎性骨折:颅骨骨折后骨折片碎裂成三块或三块以上。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严重的外力作用导致,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粉碎性骨折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颅骨碎片压迫脑组织,引起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治疗上往往需要综合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手术等措施来清除碎骨片、修复颅骨等。



